南国都市报6月23日讯(记者 林文泉)随着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无人机操控员考证也成为一个热门行业,但要小心掉进考证陷阱中。近日,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无人机考证退款纠纷,报名考试人员拿到的是没有经过备案的证书,最终法院判培训公司退还报名费用。
2024年4月份,吴某因工作需要,向海口市某公司咨询民用无人机操控员应用合格证考试报名相关情况。该公司工作人员承诺“30天包过取证”,并以“内部优惠价”1500元/人(正常价1800元),吸引吴某及他的两位同事共支付4500元报名费。缴费15天后,公司以“要以正常价走账备案需要”为由要求追加900元“保证金”,声称证书核发后退还此900元。
30天后承诺期满,吴某收到3张电子版《民用无人机操控员应用合格证》,但经吴某在“无人机驾驶电子合格证”平台查询后发现三份证书均无备案信息。多次交涉后,公司仅退还1400元便失联。吴某无奈之下将公司告上了法庭。
原告吴某向法院提供完整的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合计5400元),这些电子证据清楚显示双方就无人机证件办理达成了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力。琼山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的证据链完整,诉求完全合理,剩下的4000元被告应当退还。
本案原、被告形成了实际的合同关系,且被告法定代表人在与原告的微信沟通中也同意向原告归还报名费,却迟迟不实际进行退还。原告多次催促无果后,选择通过诉讼形式主张权利,判决生效后便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官支招
如何保留证据
琼山法院法官表示,网络交易留好凭证很重要,遇到违约情况法律会给你“撑腰”。吴某在与被告公司法定代表人郑某协商退还报名费过程中,通过企业公示信息确认了法定代表人郑某的名字。郑某用其微信向吴某退还1400元报名费时,吴某申请这笔费用的微信转账电子凭证,通过输入转账人的名字,确认了微信聊天中的对方就是被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郑某,进一步证明了被告公司同意向吴某退还报名费。
在使用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的其他涉及金钱往来的纠纷案件中,同样可以通过生成微信转账支付电子凭证形式确认、锁定交易方的信息。
法官提醒
一定要签署书面合同
法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付款报名前应当仔细检查机构是否具有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等相关资质,同时确认其是否具备开展培训活动的相应条件。
一定要签署书面的合同,明确服务内容、报名费用、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避免机构的“空头支票”“坐地起价”。
培养“证据”意识,妥善保留相关凭证,包括但不限于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照片等。
发生纠纷时,可以先与机构协商,协商不成后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