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西湖实验学校七(6)班 林晋宇
蝉鸣声是从老槐树的枝桠间漏下来的。六月的阳光把每片叶子都晒得发亮,我踩着青石板路往巷子里走,鞋尖踢到一粒被晒得发烫的石子,“骨碌碌”滚进墙根的苔藓里。拐角处的蔷薇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层层叠叠,像谁把云朵揉碎了粘在砖墙上,偶尔有一两片被风吻落,飘进墙下盛着雨水的搪瓷盆,漾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
巷口的老槐树是整条街的一把绿伞。王奶奶的竹椅永远摆在第三根枝桠投下的阴影里,那把椅子的藤条磨得发亮,缝隙里嵌着经年的光阴。她总是戴着那副铜框老花镜,银针在碎布间穿梭,“嗒嗒”声和蝉鸣织成一张午后的网。
“丫头来啦?”她抬头时,镜片上的光斑晃了晃,手已经探向身边的铝制饭盒,笑着说道:“今早新蒸的绿豆糕,裹了椰蓉呢。”油纸掀开的瞬间,薄荷香混着豆香漫出来,糕体上的椰蓉像撒了层细雪,咬下去时,碎屑簌簌落在衣襟上。王奶奶笑着用袖口替我拂掉,嗔怪道:“慢些吃,没人和你抢。”
巷尾的冰粉摊支在老梧桐树下。深褐色的玻璃罐里,红糖水沉淀着整个夏天的甜,罐口浮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卖冰粉的李姐有双巧手,抓一把晶莹的冰粉滑进青瓷碗,撒上炒得金黄的花生碎、紫玛瑙似的葡萄干,再添几片红艳的山楂片,最后浇一勺带着桂花香气的醪糟。“给你多加勺碎冰。”她眨眼时,眼角的笑纹像开在暮色里的花,“吃完去树底下玩竹蜻蜓,今儿的风啊,能把蜻蜓吹到云彩里。”竹蜻蜓在掌心转起来时,总能看见阳光在翅翼上流淌,“呼”的一声飞出去,掠过晾衣绳上飘着的白衬衫,惊起一团团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跳着圆舞曲。
暮色是从万家灯火里漫出来的。各家各户次第亮起暖黄的灯,我抱着半个沙瓤西瓜坐在门槛上,红瓤上的黑籽像撒在晚霞里的星星。邻居张叔的自行车“叮铃”响过,车筐里的西红柿晃着水珠,他对我说:“丫头,晚上炒鸡蛋吃啊!”话音未落,他家的黑猫“噌”地跃上墙头,尾巴卷着最后一缕橘色的云,在砖缝里找着什么。
晚风裹着茉莉香和炊烟的味道扑进怀里,远处卖凉糕的梆子声“笃笃”传来,惊飞了树上打盹的麻雀,扑棱棱的翅膀声里,不知谁家的电视里响起一首老歌:“晚风轻拂澎湖湾……”
墙角的夜来香在月光里绽开,我数着天上的星星,听着墙根下蟋蟀的琴音。王奶奶的缝纫机还在“哒哒”响,李姐收摊时的搪瓷盆碰撞声渐渐远了,竹蜻蜓静静躺在窗台上,翅膀上还沾着白天的阳光。
原来夏天的美好都藏在这些细碎里——是绿豆糕上的椰蓉雪,是冰粉里晃荡的碎月光,是竹蜻蜓掠过的衣角,是晚风里飘着的每一句家常。它们像流萤一样,提着小灯笼,在记忆的河流里,永远闪着温柔的光。
(指导老师:麦慧茜)
小AI点评
小作者运用了极其细腻且丰富的描写手法,将夏日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如开篇“蝉鸣声是从老槐树的枝桠间漏下来的”,一个“漏”字巧妙地写出了蝉鸣声仿佛从树叶缝隙间传下来的感觉。文中对王奶奶、李姐、张叔等人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为夏日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