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琼中“歌王”李运圣:传承+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琼中“歌王”李运圣:传承+创新

让海南苗族民歌焕发“新声”

  李运圣参加央视节目录制。受访者供图

  李运圣(右)与白俄罗斯教授合影。受访者供图

  自贸港的年轻人

  他是从一台磁带收录机开始走进音乐世界的。那是台老式的磁带收录机,插入磁带,按下播放键,音乐就会缓缓飘出。或许音质没那么好,却是他童年最好的伙伴。

  他叫李运圣,1996年出生于琼中长征镇烟园村。别看他年纪轻,在音乐的道路上却走了很长一段:他把海南苗族的山歌改编成“潮歌”,他开办音乐学校培养音乐人才,他把民族歌曲唱上央视、唱到白俄罗斯……他用一副嗓子、一颗初心,让古老的苗族民歌焕发“新声”。

  如今,李运圣任职于琼中融媒体中心,成为一名见习记者。他又计划着,利用媒体传播力,开办专栏,讲好海南苗族民歌、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故事。

  曾经的那台老磁带收录机里,藏着一条从小山村到世界舞台的声波轨迹,也藏着一位海南年轻人的广袤热情和音乐信仰……

  南国都市报 记者 任桐 实习生 叶晓天

  因为梦想

  从工地少年到琼中“歌王”

  “我从五六岁开始,就成天换着家里的磁带收录机听歌,从早到晚,磁带翻来覆去。”李运圣说,这是他最早的音乐启蒙,当年最喜欢邓丽君的歌,他一直记得当他第一次听时,不禁感慨,“怎么有这么甜美的声音。”

  彼时年龄还小,歌曲描述的歌词,他听不懂,但却能准确地唱出整首的歌。小学六年,他从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各种港台流行歌曲一路相伴,在他内心种下了关于唱歌的梦想。

  上了初中后,性格有些内向的李运圣害怕同学嘲笑,想唱歌也不敢放声唱,只在私下偷偷小声哼唱。有一次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还是发现了他,当时老师对他说:“你声音很好,想不想跟着我学唱歌?”

  当然想!李运圣没有丝毫犹豫,然而,学音乐需要钱,而家庭条件并不好的他,父母拿不出这些费用。

  “初二暑假期间,我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去建筑工地干杂活,搬砖、搅水泥,什么都干。”他回忆道:“那时我个子小小的,还不到100斤,但干起活来,特别努力,一天能赚80块钱。”

  干了一个月,攒了2000多块,他拿着钱,从村里一路骑车到县城,找老师,学音乐。然而,这位老师中途离职,声乐课没上几节就中断了。而这些困难,没打倒他:喜欢音乐,就不能轻易放弃。

  他的坚持,也终于让他等到了好的机会。上高中时,李运圣在“琼中三进校园”活动中,被音乐老师发掘,并免费培训他,一路教他,助力他考上琼台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

  大学期间,李运圣参加了海南方言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那之后,这个唱着苗族民歌的琼中小伙子就经常被海南省电视台邀请,亮相于文艺演出中。

  “2018年,我第一次在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认可。”李运圣说:“在‘奔格内·琼中好声音’这一全省范围的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也荣获了‘歌王’的称号。这次比赛之后,我在琼中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全新创作

  让苗族民歌“潮”起来

  因着“歌王”的热度,也想向喜爱的朋友传授更多音乐知识,李运圣很快在琼中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苗韵声乐工作室。

  “那时还在大学期间,我周一到周五在海口上学,周末就回到琼中。坐公交、打摩的、乘长途汽车,创业不容易,很辛苦。”他说。

  虽然辛苦,但工作室稳定运营,可以挣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几年下来,他靠着努力,不仅还上了大一时的助学贷款,还在大学四年期间自给自足,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

  2020年大学毕业后,李运圣回到家乡,把工作室进一步扩大,除了声乐还增加了钢琴、架子鼓等乐器课程,并聘请5名音乐老师授课。他还专程跑到杭州去学习运营管理,当学以致用后,工作室的经营状况逐渐向好,并稳定发展。

  而此时,李运圣开始更多地关注他的根——苗族民歌。苗族民歌唱了几百年,流传主要靠一代一代苗族人口口相传。于是,他回到故乡烟园村,挨家挨户走访老人,听他们唱苗族民歌,然后记录下来。

  “海南苗族民歌分长调、短调。长调多为叙事歌、爱情歌,短调用于祭典歌、礼俗歌等。”李运圣说,走访下来,他发现,苗族民歌多是古老的山歌语,像“文言文”一样晦涩,年轻人不爱听,甚至听不懂,“但它藏着我们民族的根。我就想,怎么让它‘活’起来,更易于传唱。”

  拥有专业的音乐知识,他开始在传统苗族民歌基础上,进行全新创作。2021年,他交出了答案——原创苗族流行歌曲《一枝花》“出炉”。歌里,他把晦涩的山歌语译成苗族口头语,又藏着原汁原味的苗族调,再融入流行音乐元素。

  “歌曲推出后,我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老一辈苗族人的质疑声,说传统苗歌不该改动;而另一种声音,是歌曲在网络的转发量,几天上万,之后还更多,这说明群众爱听。”李运圣说:“新事物一出来会有争议,但只要更多的人爱听,我就会坚持。”

  音乐无界

  把苗族民歌唱出国门

  《一枝花》是他的第一首原创苗族歌曲,也成了他的一张“名片”。他将这首歌,带到了更多的舞台,比如琼中“三月三”晚会闭幕式,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省非遗系列活动黎族苗族非遗民歌音乐会……他本人,也因此有了些小名气,也有更多机会走上更大的舞台。

  2021年底,李运圣与朋友前往北京,参加了央视一档节目的录制。节目中,他唱响海南苗族民歌《苗族迎客歌》。他说:“能把我们苗族民歌唱到更高更远的舞台,心底特别骄傲。”

  而这些,远没有结束。

  2022年,为了在音乐领域继续提升,李运圣远赴白俄罗斯留学深造。一年时间集中学习,他见识到了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学到了更多的音乐知识。

  “当时,我的教授是白俄罗斯歌剧院的一名女中音歌唱家,我把自己创作的苗族歌曲《一枝花》唱给她听,得到了她的称赞。在国外留学期间,我总共唱过这首歌三次,最后一次是在毕业典礼的舞台。”李运圣清楚地记得,台下,一群来自不同国家,却同样热爱音乐的人,听着他的苗族歌曲,跟着旋律摇晃,欢呼鼓掌。那一刻,他也真正意识到:音乐无国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有收获,也有失去。留学期间,李运圣经历着多重打击:爷爷去世、父亲住院、工作室亏损……2023 年,当他留学毕业回到琼中时,此前的一切创业奋斗归于“0”,工作室关了,但音乐的梦想还在。回国后,李运圣先后参与《美丽琼中我们的家》《琼中三月唱新歌》等歌曲的作曲,并在2024年、2025年琼中“三月三”文艺晚会的舞台进行演唱。

  如今,李运圣通过考试,成为琼中融媒体中心一名见习记者。他认为,新身份赋予了他新的任务和使命,“我想开设一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栏节目,计划记录海南黎族苗族各项非遗项目,把民歌、苗绣、蜡染、黎锦等串联起来,让更多人看见民族文化之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琼中“歌王”李运圣:传承+创新~~~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经要闻
   第003版:政经要闻
   第004版:封关之年看海南
   第005版:秘境寻踪
   第006版:城事播报
   第007版:问政海南
   第008版:自贸港·人物
   第009版:南国+
   第010版:南国财经
   第011版:南国聚焦
   第012版:南国关注
   第013版:图说节令
   第014版:南国关注
   第015版:南国学堂习作
   第016版:生活通
让海南苗族民歌焕发“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