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中高一(3)班 张紫琪
期末考的余温尚未散尽时,我们便踏入琼海胜达共享农庄研学基地。天公似要给这场特殊的旅程加一道考验——烈日如炽焰悬空,毫无遮拦地将光与热泼向大地,视野所及皆被晃眼的白光笼罩,空气像被点燃的棉絮,连呼吸都带着灼烫的质感。就在这样的酷热里,我们的红色研学之旅正式启程。
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射击体验。当枪支握在手中,那沉实的金属质感顺着手臂蔓延至肩窝,食指扣动扳机的刹那,震耳的爆响像惊雷在耳畔炸开,硝烟混着金属的冷味呛入鼻腔。眼前似有光影流转:革命先辈们正扛着比这更沉重的枪械,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用血肉之躯在硝烟里劈开民族解放的道路。原来课本上那些铅字印刷的战役名称,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每颗子弹都曾撕裂过战场的空气,每场胜利都堆叠着滚烫的热血与破碎的躯体。
随后的真人CS对抗,成了烈日下的意志较量。汗水顺着下颌线汇成细流,在脖颈间蜿蜒成河。护具里的闷热像层湿棉被裹着全身,奔跑时能听见汗珠砸在地面的轻响。可就是在这样的狼狈里,“团队”二字有了具象的模样:有人踉跄时总有手掌及时托住胳膊,掩护射击时的眼神交汇,撤退时的交替掩护,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团队的默契。我恍然触摸到了革命年代那不可战胜的集体精神——那精神并非来自某一人,而是所有人血肉相连、彼此支撑的力量凝聚而成。
农庄深处的革命丰碑,在烈日下泛着沉郁的光。指尖触到石碑斑驳的刻痕时,我看到当年的战士们正背着枪、淌着血,在同一片阳光下跋涉。我们不过半日暴晒便觉难捱,他们却要经年累月地在烈日风雨里坚守,在艰难困苦中前进。这片土地上的每寸泥土,都浸过他们的汗水与鲜血;我们脚下的石板路,或许正是他们曾匍匐前进的战壕。风掠过耳廓时,仿佛听见那些年轻灵魂在烈日下燃烧时发出的无声呐喊……
这场烈日下的研学,不只是皮肤被晒黑的过程,更是精神被照亮的旅程——历史从不是故纸堆里的故事,是枪托撞肩时的震颤,是汗水里读懂的牺牲,是丰碑前懂得的传承。(指导老师:薛向伟)
小AI点评
《骄阳下的传承》开篇以酷热天气营造出研学环境的艰难,为后文做铺垫。射击体验、真人CS对抗等情节,将革命精神与现实体验紧密相连,生动可感。全文情感真挚,细节丰富,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一同感受这场精神被照亮的传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