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清单帮我们省了6万多元的保险费!”海南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手持《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感慨道。在海南,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一张被称作“贷款明白纸”的清单,正在改变他们过去“只知利息,难算总账”的融资窘境。
“贷款明白纸”的背后,是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自2025年初启动的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半年多时间里,海南试点金融机构构建起金融服务新模式,为数百家企业亮出融资成本“明白账”。
“贷款明白纸”到底“明白”在哪?企业融资成本如何实现“看得见、算得清、可比较”?南国都市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南国都市报记者 汪慧
痛点
融资“迷雾重重”
隐性成本曾困扰企业前行
谈起融资经历,海口秀英区一家建材企业负责人李先生感触颇深。“最怕碰上被应收账款和原料成本两头‘挤压’的境况,我们这个行业,工程款结算周期都较长,应收账款占比超过60%,而建材的采购价也不稳定,供应商一般需要预付货款才能锁定货源,碰到价格上涨的时候,资金就非常紧张。”
由于缺乏抵押物,李先生向银行借贷很容易碰壁。“我们经常会接到中介机构或者自称银行人员的不明人士主动来电,要提供融资‘帮助’,比如找他们借过桥资金周转一下,但是往往谈下来发现,需要几万元‘手续费’。”着急的时候,企业主看到网贷广告也会动摇,“网贷广告宣称利率‘低至1%-2%’,但仔细一看,加上各类费用后年化利率高达8%。”李先生讲述道,不管是通过中介“过桥”,还是网贷,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案。海口市美兰区某商贸企业此前因流动资金紧张,续贷时就通过支付高额过桥费用的方式“借新还旧”。“不懂贷款里面的收费门道,办贷款只知道要还利息,但担保费、保险费、评估费等其它费用到底有没有,有多少,心里没底。”这家企业负责人道出了众多企业主的共同心声。
企业的融资成本,到底贵在哪里?
海南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实际包含利息成本和非利息成本两大块,其中,非利息成本通常包括抵押登记费、抵押评估费、担保费、质押监管费、过桥或应急转贷费、中介服务费等。
“企业贷款时,除银行利息外,确实还可能涉及其他一些融资费用,涉及多个收费主体,这些费用有的由银行代收代扣,有的由第三方机构收取。”海口国兴大道一家银行网点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收费名目不透明,导致部分企业感到的融资成本仍较高。
海南省金融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郗俊杰分析称,银行在为企业贷款时,贷款利息成本一般会在贷款合同中明文标注,而在不少情况下,部分企业不清楚各类非利息费用支出的成本高低。
“特别是对许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来说,融资费用往往是综合融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成本做到一目了然,是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的关键一环。”郗俊杰表示。
记者走访的多家企业负责人坦言,尽管当前贷款利率已进入历史低位区间,但非利息成本的“隐形负担”存在不透明、收费主体多元、隐形费用叠加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中介按贷款本金的一定比例收取居间费用,还有的担保机构收费年化率达2%-3%,这些“暗账”往往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破局
一张“贷款明白纸”
卸下企业融资“隐形负担”
面对融资时名目繁多的费用,如何帮企业算清“明白账”?
去年9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启动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通过“贷款明白纸”让企业对各项融资费用“看得见、算得清、可比较”。
今年初,海南省成为全国第二批试点省份,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联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海口市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不少企业主感叹,这项试点政策像一把手术刀,切入企业融资的“模糊地带”。
海南千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在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武夷山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和茶厂。近年来,企业在海南区域经营茶叶、咖啡,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前不久的一次办贷经历,让企业负责人切实感受到阳光、踏实的金融服务。
“这次办理贷款的时候,银行客户经理拿出了一份《贷款综合成本明白纸》,和我一起逐项填写、确认,这张纸其实就像一份‘费用清单’,把所有可能产生的成本,包括利率、手续费、评估费、认证费等,全都明明白白地列了出来,让我感觉很踏实、放心。”王莉告诉记者,因为业务拓展滋生更大的资金需求,她已向兴业银行海口分行贷款100多万元,“以前贷款,总担心有没有‘隐藏费用’,心里没底,现在银行主动算起‘明白账’,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让我觉得银行是真心实意来合作的,也真正帮助我们降低了融资成本。”
兴业银行海口分行零售金融部邓志鹏告诉记者,“贷款明白纸”全称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作为一项金融政策工具,旨在通过透明化展示企业贷款的全部成本,解决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现在我们为企业办理贷款,会和企业共同填写‘贷款明白纸’,让企业‘一纸看懂’真实负担,帮助企业精准比价、优化财务规划。”邓志鹏说,这项服务面向所有在该行申请融资的小微企业贷款客户,已实现全省所有网点全覆盖。
在邓志鹏看来,“贷款明白纸”的落地,打破了隐性收费壁垒,遏制了不合理加价,对推动融资成本“阳光化”有重要意义。
“就像买东西突然有了价签。”不少海口的企业主这样比喻道。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海南各大银行都在落地这项服务,截至今年7月末,已有400多家企业参与试点,目前,参与试点企业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背后
远不止让费用“看得见”
正在重塑中小企业融资生态逻辑
“原来银行帮咱们承担了6万多元的保险费。”省内一家科技公司是海南中行贷款客户,去年,海南中行通过三家询价方式,选择了省内一家财险公司作为投保人为企业续保,保险费用为6.11万元。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海南中行客户经理非常耐心地一项项解释银行收费和企业支出情况,并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承担了保险费。
在行业专家看来,“贷款明白纸”的魔力,远不止于让费用“看得见”。试点近一年来,它正在悄然重塑中小企业融资的生态逻辑。
从全国范围看,截至2025年7月末,试点地区已完成88万笔、4.38万亿元贷款的成本明示,这些清单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融资链条上的“灰色地带”:有中介将银行免费服务包装成“增值服务”收费;有评估机构重复收费;有担保公司暗藏“违约金陷阱”。
现在,只要填“贷款明白纸”,这些猫腻就藏不住了。不独如此,银企之间更加坦诚、清晰的沟通让融资方案实现了“量体裁衣”。
海口一家企业从省内某国有银行贷款后表示:“费用清单列得越明白,对银行的形象越改观。银行服务很用心,比如会主动为我们承担了抵押物评估费,还帮助我们通过海南省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申请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该企业已明确表达和银行长期合作意向,后续还计划在代发工资、资金结算等领域深化对接。
有银行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在引导客户填写“贷款明白纸”的过程中,客户经理可以与企业共同分析每笔贷款的支出,便于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也有利于企业去选择更加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机构。“以前是企业来问什么产品,我们就主推什么产品,现在看着清单上的成本构成,会一起探索‘更优方案’。”
“明明白白融资、安安心心贷款”,这是有融资经历的企业共同的心声。
郗俊杰分析称,以往中小微企业对贷款非利息支出缺乏清晰认知,存在信息壁垒。如今清单化披露利息及各类服务费用,消除了企业对银行收费的疑虑,从根本上拉近银企距离。
“更深层次看,这对于推动金融生态规范高效,服务实体经济有重要意义。”郗俊杰表示,一方面,费用透明化倒逼金融机构规范收费行为,遏制隐性成本,促使行业竞争聚焦服务质量与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企业可依据明确成本制定融资决策,避免盲目借贷,让金融资源更精准流向有需求的企业,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