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记者李春宇、李丽、丁文娴)秋风送爽,开学季如期而至。是谁哼着“浪浪山”跳绳?是谁跟着“AI老师”学跳远?又是谁费尽脑筋抢一门羽毛球课?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新意频出,很“潮”很欢乐。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万佳小学,《我想离开浪浪山》的歌声飘荡在体育课堂上。
“这个暑假,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火了,《我想离开浪浪山》这首歌也很受学生喜欢,我就根据它编了一套花式跳绳动作。”体育教师杨虎时常琢磨学生喜好。
他的妻子郁小娜是学校舞蹈老师,两人还把蒙古舞和跳绳结合,创作了不少舞蹈节目。杨虎说,希望这些花样能让孩子们爱上跳绳,这对提升他们的协调性和体能都很有帮助。
在广西南宁市第三十八中学,抛绣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走进体育课。校长李斌表示:“就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运动是让人快乐的。”
在广东汕头,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的课间操不再单调,在专业武术教练的指导下,学生们做起了功夫扇操。该扇操把武术动作与扇舞韵律相融合,编排时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特点。
在广西玉林兴业县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谭锦湍站在AI体育设备大屏前,通过人脸识别和举手示意完成验证,开启个性化运动模式。系统即刻捕捉他的运动轨迹,计算成绩、评估动作质量,再实时播报结果。课后,他还收到一份运动报告和锻炼建议。
这是新学期学校引进的AI体育设备,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立定跳远、跳绳、高抬腿练习、仰卧起坐等运动。
类似地,内蒙古准格尔旗实验中学不久前引入“AI智慧运动系统”,能测试跑步、引体向上等9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排行榜,谁能“霸屏”体育“风云榜”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AI正以多种形式深度融入校园体育生活。走进长春市南关区华泽学校,显示大屏上,吉林省校园运动平台正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呈现学生运动状况,体育活动实时参与人数、平均运动时长、活动强度、运动类型等一目了然。相关设备通过摄像头、微震探测节点,采用震动、声音、图像多模态AI融合技术,对学生活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选羽毛球的人太多了,根本抢不上!”在江苏南京明道学校,初一新生一进校,就发现这里的体育课有点不一样。
学校新学期进行了体育课改革,试行选课制。全年级300多名学生全部打散,根据各自兴趣选择课程,可选科目有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啦啦操等。
“没想到我们大学时才有的抢课,他们初一就体验到了。”家长们颇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