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侨中学高一(15)班 刘一萱
茫茫人海。平凡小我随处可见,他们“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成为世间大地的匆匆过客。但,总有那么一群人,在尘世中,默默付出,化作春风,滋润万物。
那到底什么才是平凡?平凡是衬托伟大的代名词吗?不然,古人认为,没有过人才质,没有高贵身世,没有闲雅志趣,谓平凡;而如今,那些籍籍无名、普普通通之人,是平凡。
平凡中的不凡,满怀希望,默默耕耘,拼搏全力,点上一盏指航的明灯。
在贫困山区中,张桂梅老师自主创办一所女子全免高中,拼尽全力供困难的女孩读书。镜头前,她体形矮小、瘦弱,衣着朴素,当记者间她最大的愿望时,她答道:“静待山花烂漫时。”她们平凡却从不抱怨环境,而是努力生长,为相同遭遇的人撑一把伞,为他人点上一盏通往希望的灯。
平凡中的不凡,是在危机时,能挺身而出,在黑暗中摸爬滚打,迎接黎明的曙光。
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草木不见,黄沙弥漫,风起沙涌。经调查,偌大地区,没有一个适合大片播种的树种。严峻局势下,塞罕坝林场第一任场长刘文仕挺身而出,他一边带人种树,一边自主研发育种技术。沙化危机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护林员自发加入其中,迭代不息,硬生生种出一片森林。如果说这世上真的有奇迹,那它一定是“努力”的代名词。他们投身于荒原,创造出林海,用双手证明不甘平凡。
余秋雨曾说:“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影子;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诚然,个体的平凡与伟大是相对的,伟大的灵魂常寄于平凡的身躯。回想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有多少胸怀大爱的平凡人为保家卫国捐躯,有多少平凡群众倾尽家产支持抗战,有多少平凡青年不顾安危传播救国真理,举国上下共同抗战。点点萤火共筑曙光,希望洒遍祖国大地。
如今,平凡人的奉献依然如故。那是“一生一事一敦煌”的樊锦诗,倾其半生,为文物保护作出巨大贡献;那是扶贫干部黄文秀,初心似锦,把青春献给了土地;那是公益使者张安,热爱公益,将点滴小爱汇聚成磅礴大爱。
鲁迅先生曾激励中国青年道:“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茫茫宇宙,个体着实渺小,但倘若胸怀凌云之志,默默奉献,平凡仍可成就伟大。虽如荧光,谁怕?吾照前路引后人。(指导老师:徐永清)
小AI点评
文章立意深刻,结构清晰,素材丰富。选取的素材兼具典型性与时代感,既有张桂梅、黄文秀、樊锦诗等当代广为人知的榜样人物,也有塞罕坝造林、抗战时期平凡群众等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案例,涵盖教育、生态、公益、历史等多个领域,让“平凡贡献”的内涵更加丰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