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9月29日讯(记者 姚皓) 9月29日,“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九场)——《中国(海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专场举行,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系统勾勒出海南跨境电商未来发展的蓝图与路径。
今年4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在海南全岛和秦皇岛等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海南全岛被纳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范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全省方式获批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根据国务院批复,海南编制了《中国(海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结构清晰,包括工作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主要举措、组织实施五个核心部分。
工作目标上,《实施方案》提出着力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到2030年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规模年均增长20%;培育彰显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体系,打造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版图上的海南名片;建设一站式服务体系,打造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新高地。
总体布局上,结合各市县资源禀赋的实际,建立海南全省统一的跨境电商产业协调与资源共享机制,明确各市县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全岛协同发展格局。其中,海口、三亚、儋州、澄迈、陵水等5个市县为示范引领板块;琼海、东方、五指山、定安、屯昌、琼中等6个市县为重点突破板块;文昌、万宁、乐东、临高、昌江、保亭、白沙等7个市县逐步融入全省跨境电商发展大局,最终实现全域协同发展。
主要任务上,围绕完善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线下跨境电商载体平台两个平台,以及信息共享体系、智能物流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用监管体系、统计监测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等六大体系搭建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础框架。
主要举措上,将建设跨境电商进口消费中心:打造“线下展示+快速配送”模式,建设跨境电商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和商品溯源体系,鼓励岛内所有市县开展跨境电商进口业务;从建设中国到东南亚跨境电商航空物流通道、发展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与维修、推动海南特色产业与跨境电商融合三个方面培育跨境电商出口场景;通过构建跨境电商会展生态、电商直播生态赋能体系和跨境电商直播选品中心等方式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生态。
据介绍,全国各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政策基本一致,但海南因地理区位、战略定位及自贸港政策叠加,在实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上具有独特优势。
海南自贸港差异化政策形成的叠加效应,为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提供开放环境与创新空间:自贸港的“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特殊税收制度、人员免签入境政策、开放航权政策、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以及日渐完备的跨境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从税收、人流、货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多维度发力,为海南发展跨境电商开辟新场景提供多元化实现路径。
此外,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已在亚洲乃至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消博会汇聚全球优质消费品资源,能提升跨境电商企业选品能力,打造“展品变商品”、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
海口海关三大创新
为企业便利赋能
为支持海南跨境电商发展,在新闻发布会上,海口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海关主要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为企业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
在制度创新上,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离岛免税”联动发展,充分发挥“保免互转”等海南特有的政策优势,支持国际新品实现在海南首发或与全球同步上市。
在管理创新上,全力保障通关效率。在已有便利措施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先入区、后检测”等措施,充分满足企业供应链灵活性的需求。实施跨境包裹“一站式”办理,并通过微信预约等方式,提供即时查验服务,确保跨境电商包裹通关“零等待”。
在服务创新上,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严格落实综试区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出口商品采取“简化申报、清单核放、汇总统计”的便利措施。同时,简化多项手续,切实减轻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