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我省出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海南藤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育萍:~~~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藤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育萍:

藤编技艺在海南焕发生机

  2025第四届海南国际设计师大赛颁奖活动现场设置的非遗体验展区。记者 李昊 摄

  一根根藤条,深植于海南的土壤。一件件藤编工艺品,尽显非遗魅力。一手藤编技艺,“编织”出竹藤文化产业名片。藤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海南藤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育萍认为,海南自贸港这片沃土,能让竹藤产业在“产学研销游购娱”的生态中茁壮成长。

  □南国都市报记者路静

  藤编产品尽显非遗魅力

  细腻如丝、贴合瓷胎的藤条,化作保温杯、茶杯的精致外衣;自然质朴的藤编,为收纳盒赋予了呼吸感;古朴雅致的植染竹提包,充满东方美学的韵味;竹质手机支架轻巧实用,方便携带……9月23日,在2025第四届海南国际设计师大赛颁奖活动的非遗体验展区,杨育萍带来的藤编产品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设计,让藤编艺术回归日常生活。

  活动现场,杨育萍指尖翻飞,藤条经纬交错,一个轻巧美观的收纳盒便在她的手中悄然成型,生动诠释了“万物皆可编”的黎族藤竹编技艺。她介绍,这门繁复的工艺,其应用可大可小,从大型户外景观装置、各式家具,到精巧的扇子、藤包、收纳盒、伴手礼包装,无不包罗,皆可编制。

  藤编技艺在海南焕新发展

  杨育萍与海南藤条的缘分始于2015年。那一年,刚获评藤编非遗传承人的她来到海南,走访多个市县后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宜藤类生长。在保亭、昌江、乐东等地的半山腰次生林中,都分布着丰富的野生藤资源。

  海南的藤编技艺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儋州、海口琼山区等地就已将野鹿藤编织成帘幕,更有巧手者将花卉、鱼虫、鸟禽等图案织入其中,可见当时工艺之精湛。

  2017年,杨育萍成立海南藤后实业有限公司,并举办首届黎藤文化论坛峰会,由此拉开在海南构建竹藤产业“产学研销游购娱”业态的序幕。

  为推广藤编技艺,杨育萍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携手北京林业大学、海南大学旅游学院等高校,共建竹藤“三创”校企平台;同时与海口教学研究院合作开发竹藤编织课程,走进学校开展教学。此外,她还在海南省非遗保护中心设立工作室,每月定期开设手工培训班,年培训学生3000余人次。

  为进一步扩大藤编艺术的公众影响力,杨育萍在海口骑楼老街开设了藤后编织艺术生活馆,在美兰区灵山镇多莆村设立了海南藤后编织艺术交流中心,为更多人提供观摩、体验与交流的空间。

  擦亮竹藤文化名片

  9月23日,在2025第四届海南国际设计师大赛颁奖暨陵水创意设计招商活动现场,海南藤后实业有限公司与陵水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陵水好礼”项目达成合作并现场签约。

  陵水素有藤编技艺传统,曾创办藤竹厂从事藤制品生产与出口。依托这一产业基础,杨育萍计划以此次签约为契机,盘活本地藤工厂资源,推动建设竹藤科普基地,并与陵水海归小镇、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等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引入国际教育资源,发展游学研学业态,促进竹藤产品创新设计与国际化推广。

  杨育萍认为,借助海南自贸港在进出口、深加工等方面的政策优势,海南有望构建以品牌为导向的竹藤产业体系,推动竹藤文创产品走向国际。她表示,此次合作将助力竹藤产业实现从非遗技艺传承到市场化品牌建设的跨越,为海南竹藤文化“扬帆出海”注入新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我省出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海南藤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育萍:~~~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经要闻
   第003版:政经要闻
   第004版:南国观察
   第005版:南国观察
   第006版:南国文旅
   第007版:南国文旅
   第008版:城事播报
   第009版:民生视线
   第010版:问政海南
   第011版:南国关注
   第012版:南国关注
   第013版:南国关注
   第014版:南国学堂活动
   第015版:南国学堂习作
   第016版:生活通
勾勒跨境电商发展蓝图与路径
藤编技艺在海南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