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0月29日讯(记者 易帆)10月27日,在位于海口三江镇的潭牛文昌鸡屠宰加工场内,流水线上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将宰净的光鸡进行切块、打包、装箱,这些宰杀好的文昌鸡将通过冷链生鲜运输至全国各大商超、餐饮门店,还有一部分将经过速冻锁鲜,运往新加坡。
“这一批文昌鸡共6500袋,将发往新加坡市场。”在工厂内,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总监周宏伟介绍,为保留文昌鸡的地道风味,企业采用了全自动白切鸡煮制线和液氮速冻锁鲜技术,提升了文昌鸡的品质和口感。“当下已经进入了文昌鸡的销售旺季,订单量提升近三倍,每天单量已经排满。”
记者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海南文昌鸡产业形态已从“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初步形成从文昌鸡“原种保护-种鸡养殖-鸡苗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加工-熟食加工-市场销售-饲料生产-粪污处理”的全产业链。2022-2024年,全省文昌鸡出栏量约3.18亿只,总产值达333亿元。文昌鸡日均出岛4万只,远销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多个城市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
销量攀升的背后,是文昌鸡品质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文昌鸡产业依托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人才和实验室平台优势,开发我国首款文昌鸡SNP芯片“京芯一号”,该技术大大缩短了文昌鸡育种周期,重复性和稳定性比国外芯片提高2.5%,综合成本比国外低50%以上,父母代种鸡产蛋数提高5-8枚,商品肉鸡出栏上市率提高2%。利用芯片育种技术培育的“潭牛3号”肉鸡配套系,进一步丰富了文昌鸡的品系。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加强文昌鸡新品种的选育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通过建设无疫小区和标准化养殖场,以品质提升打响文昌鸡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