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红树林?红树林与我们常见的森林一样繁茂翠绿,为什么还要叫“红树林”呢?
古人在劳动时偶然发现,割开红树的树皮后,刀口和树干都会变成红色。藏在植物体内的单宁酸暴露到空气中被氧化变红,“红树林”之名由此而来。
红树林还被称为“海上森林”,因为在涨潮时它们会被海水淹没,而落潮时流露出水面。在红树林大家庭中有“真红树”和“半红树”。真红树只能生长在海水间歇性淹没的滩涂,半红树在滩涂和陆地长都能生长。
红树林喜欢风浪较小的隐蔽环境,一般生长在河口内湾平缓的泥质滩涂。中国的红树林分布在浙江及以南的沿海地区,共有37个物种。
红树林有三个有趣的特征。第一,胎生现象。红树植物的种子会在母树上生长,萌发出胚轴,胚轴成熟后脱离母树。当它们遇到适宜的环境,就会在泥土中扎根发芽,这就是胎生现象。
第二个特征,特殊根系。红树林生长的海岸环境风浪大,土壤泥泞松软且厌氧,红树植物为了“立足”,发育出了功能各异的根系。为抵抗海浪的冲击,呼吸到足够的氧气,它们让部分根系露出土壤向上生长。这类根被称为“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皮孔,内部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提高氧气的输送。
第三,耐盐机制。大多数红树植物的根系都有“拒盐”的本领,通过“半透膜”体系,过滤掉海水盐分并从中吸收淡水。而通过叶片的分泌腺体,红树植物将含盐体排出,水分蒸发后,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盐晶,这被称为“泌盐”。
红树林是具有强大生态功能的滨海湿地,是鱼虾、昆虫、植物的天堂,是候鸟的中转站。它们还能抵御海风、海啸和风暴潮。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这些“海岸卫士”,这群守护地球家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