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月15日讯(记者 王康景 党朝峰)1月15日下午,在政协海口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委员通道现场,海口市政协委员、民盟海口市委会副主委、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会长陈学博答记者问时表示,好的文化艺术作品能为一座城市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将结合海南历史文化和自然等元素,创作更多雕塑作品,助力海南雕塑产业壮大,发展匹配自贸港的高品位文化艺术作品。
陈学博认为,文化艺术作品不仅能体现城市特质,还能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他举例说,世界名著《消失的地平线》一书,描绘了一个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美丽之地,造就了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脍炙人口的名曲《卡萨布兰卡》使北非国家摩洛哥成为世界旅游胜地;又如现代相关地域的歌曲,像赵雷创作的歌曲《成都》刻画了不少有关成都的细节,引发大众对成都的兴趣和向往等等。
“我们在海南有多个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雕塑《红旗不倒》展现了海南红色历史,又如我们创作的《解放海南》雕塑作品,展现了海南革命历史故事,再如我们创作的《大爱无疆》铜质雕塑作品等等,就充分考虑了海南元素。”陈学博说,人们看到鹿回头雕塑就能想到三亚,说明这些雕塑代表着这些城市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他表示,雕塑作为文化艺术作品,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形象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承载着文化传承、社会意义和历史记忆等重要功能。海口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应该鼓励和支持文创企业结合海南(海口)本土元素发展壮大雕塑产业,应该更加重视文化带给城市的魅力和品位,应该有更多更好的雕塑作品点缀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内涵。
“海南自贸港为文化艺术创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灵感,海南自贸港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标配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作品。”陈学博说,他建议在海口建一座以海南自贸港为主题的雕塑群,为城市注入更多的“多巴胺”,也为海南自贸港发展留下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