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海口发布“3·15”热点消费投诉典型案例~~~
“复方首乌地黄丸”能降血压、降血脂?~~~海口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发布“3·15”热点消费投诉典型案例

节假日茶楼加收服务费 直播卖海鲜涉嫌以次充好

  节假日,茶楼加收服务费、主播直播卖货涉嫌以北方海鲜冒充海南本地产海鲜……3月12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4年“3·15”热点消费投诉典型案例。

  南国都市报记者 蒙健

  案例一

  节日期间就餐被加收20%服务费

  消费者反映称,春节期间在某茶楼就餐,结账时被要求加收20%的服务费,其认为不合理,希望市场监督管理局帮助协调处理。

  案例点评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的有关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以及公平交易权。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的有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在春节期间若需收取额外服务费的,必须以显著的方式提前告知消费者,消费者在明确知悉相关情况下,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接受这一类的商品或者服务。

  经营者如果事前未以显著形式告知消费者有关收费标准,而是在结账时才提出加收服务费,属于未尽到提前告知义务,涉嫌侵害了消费者的相关权益。

  提醒

  节假日期间外出消费时,遇到经营者未提前告知或在经营场所未以明显的文字提示需另收服务费,在结账时又加收服务费的,一定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消费凭证,或通过现场拍照、视频等方式保留证据,通过拨打12315热线等渠道反映情况。

  案例二

  直播带货存虚假夸大宣传、“货不对板”

  消费者反映某平台直播间内,主播在直播卖货时涉嫌以北方海鲜冒充海南本地产海鲜,希望市场监管部门核实。

  案例点评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直播带货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远距离的商品展示、咨询导购的新型服务方式,具有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作为消费的新业态,直播带货在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网络直播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催生各种乱象,网络直播带货中存在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主要类型:虚假、夸大宣传,推荐的商品与实物不一致;使用可能会误导消费者的绝对化用语;诱导消费者场外消费,要求添加微信支付;使用缺乏商品详情介绍或与其销售商品不一致的“专拍链接”;退换货难、售后无门等行为。以上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的规定。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往往在主播“限量”、“秒杀”等言语引导下冲动消费,使用主播提供的专拍链接或受主播诱导添加微信私下交易。如果主播在事后删除直播回放或不保留回放,消费者在维权时将难以拿出相关证据证明双方交易的内容及证据证明主播在直播时宣称内容,自身权益将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提醒

  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免盲目跟风,尽量选择规模较大、信誉较好、正规的渠道购买商品;仔细阅读商品详情页面,了解所购商品与主播宣传是否一致,购买前最好能多了解一些所购商品的基本常识,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要注意保留消费凭证,通过截屏、录屏、拍摄视频等方式记录消费过程,查看直播间商品评价,并在直播平台内付款,切勿通过其他渠道转账,以便遭遇消费纠纷时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海口发布“3·15”热点消费投诉典型案例~~~
“复方首乌地黄丸”能降血压、降血脂?~~~海口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城事播报
   第004版:特别关注
   第005版:特别关注
   第006版:新海南 财经观察
   第007版:城事播报
   第008版:城事播报
   第009版:天天315 我们在行动
   第010版:天天315 我们在行动
   第011版:国内新闻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国际新闻
   第014版:南国好彩
   第015版:南国好彩
   第016版:习作
节假日茶楼加收服务费 直播卖海鲜涉嫌以次充好
药店涉嫌夸大药品功效误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