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气温慢慢回升,天气渐热,海南蛇类的活动逐渐频繁起来。那么,哪些毒蛇爱伤人?群众在户外、野外等被毒蛇咬伤该怎么办?有哪些自救方法?预防蛇毒伤人,户外、野外劳作要注意些什么呢?
4月9日,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海南省省级蛇伤救治中心专家和海南省消防救援专家,为大家科普和支招,学习自救、互救和他救的方法。□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洪旭 姚皓
天热“蛇出没”
春夏抓蛇警情增多
蟒蛇、眼镜蛇、过山峰、竹叶青……每年春夏是各类蛇种活动较为频繁的时节,记者从海南省消防部门了解到,去年同期全省消防接到的抓蛇类警情达百余起,较高时单日社会救助类警情中便有30起与抓蛇有关。
●近期警情
·4月8日,琼中一辆皮卡车司机发现车机箱内有蛇藏匿,琼中消防用捕蛇器伸入车前盖格栅夹缝中将蛇钳住拉出。
·4月7日,琼中消防在琼中第二小学旁的一居民家的杂物间抓到一条眼镜蛇。
·4月3日,陵水九尾村附近出现两条眼镜王蛇(俗称:过山峰),长约3米,有成人手臂粗,消防救援大队接到群众报警后赶赴现场将蛇控制。
·3月7日,白沙阜龙乡一处群众工作区内,出现一条长1米多的蟒蛇,消防员接到群众报警后,赶到现场使用专业工具捕捉蛇。
常见毒蛇
竹叶青伤人居多
海南有8科44属74种蛇类,其中毒蛇有27种
一般毒蛇分为三类:混合毒、血液毒、神经毒,常见的有蝮蛇、眼镜蛇、五步蛇、竹叶青蛇、银环蛇等。
2022年5-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团队走访流调9家医院,对众多蛇咬伤病例数据进行分析,2022年全省共发生926例蛇伤事件。
2022年全省
926例蛇伤事件
(据流调结果)
眼镜蛇 16.2%
不明蛇咬伤 8.1%
蝮蛇 2.1%
竹叶青 71.7%
26家医院有抗蛇毒血清
“在流调中发现,部分蛇伤患者未就医,使用草药治疗蛇伤;抗蛇毒血清储备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对蛇伤患者处置水平参差不齐。”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欧阳艳红表示,经过流调发现,海南省基层医护人员蛇伤处置能力、抗蛇毒血清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海南省蛇伤救治问题也引起了海南省政协委员刘泽林的关注。他在2023年全省两会上,建议建立海南省统一蛇伤救治网络。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等厅局十分重视,迅速在全省各市县医院配齐蛇毒血清,建立了全省统一的蛇咬伤一小时救治网络。截至2024年3月,全省有26家医院配备了抗蛇毒血清。
如何防蛇?
天热,蛇也喜欢 哪凉快哪待着
蛇是变温动物,当气温达到18℃以上,蛇就会出来活动,在湿度较大的地区,活动会更加频繁。天气炎热,蛇类喜欢盘踞栖息在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枯木、乱石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或是在河流、水池、湖泊、水沟、墙角等地。此外,也会出现“误闯”民宅的情况。
●居家如何防蛇?
1.平时要关好门窗或安装纱窗纱帘,防止蛇类等爬行动物进入室内。
2.蛇害怕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可在门前门后、下水道边布撒雄黄、硫磺、酒精等。
3.安装空调、抽烟机等电器时,注意修补管道进出口的墙体漏洞。定期检查居室墙体有无破损,避免让蛇类有可乘之机。
●发现蛇怎么办?
春夏季是蛇出没的高峰期,遇到蛇不要惊慌,不要擅自处置,保持镇定,立即与蛇拉开距离并拨打119求助。如遇毒蛇追赶,可采用S形曲线逃离。
被毒蛇咬伤 千万别用嘴吸蛇毒
被毒蛇咬伤 自救“八要点”
1.脱离:呼救并转移。如果蛇咬住不放,可用棍棒等促使其离开,避免再次被咬伤。水中被蛇咬伤应立即将伤者移送到岸边或船上,以免发生溺水。
2.认蛇:识别毒蛇。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如蛇形、蛇头、蛇体和颜色,有条件的拍下蛇的照片,方便救治医生认识。
3.解压:去除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如戒指、手镯、脚链、手表等,以免因后续的肿胀导致无法取出,加重局部伤害。
4.冲洗:尽量用自来水和矿泉水冲洗伤口,清洗毒液。
5.镇定:蛇咬伤后不要奔跑,尽量保持冷静,肢体活动会导致毒液蔓延。
6.包扎:加压包扎,在伤口近心端做好包扎。
7.禁忌:不要用嘴吸蛇毒,可以用吸乳器吸毒。不要盲目用草药治疗,要尽早到医院接受血清治疗。
8.就医:呼叫120,尽快送医治疗。
如果有条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阿片类口服药局部止痛,不要饮酒止痛。急救人员到现场急救时,原则上应在健侧肢体建立静脉通道,并留取血标本备检,根据情况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给予液体复苏。如患者恶心,有发生呕吐风险者,应将伤者置于左侧卧位;密切观察气道和呼吸,随时准备心肺复苏,如意识丧失、呼吸心搏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