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12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引航员林宏品:“代驾”造价上亿货轮进出港
~~~90后博士后肖枫:扎根南繁育“一粒种”
~~~“林三代”韦富良:一家三代护“林”“猿”
~~~黎族大哥王政珠:组建歌舞队带火乡村游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育种,为端牢中国饭碗

90后博士后肖枫:扎根南繁育“一粒种”
扫码看视频

  种子,是肖枫的工作,也是他对自己的形容。

  3年前,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博士后肖枫来到海南,开始了育种工作。海南三亚崖州湾边,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就坐落在这里,试验田里扎满了育种的科研工作者。

  “我们可以通过水稻的叶龄,判断它处于哪个生育期,然后进行合理的栽培措施。”肖枫蹲在田间,仔细地观察水稻的长势情况。“一般来说,育种大概需要7-8年的时间,在海南的冬季可以多种1到3代。”肖枫说,在南繁,种子随着育种家们迁徙,从原生地到海南,再从海南到原生地,像候鸟一样,准时往返,直到新品种培育成功。

  科研人员在南繁的生活通常都是“两点一线”,除了农田,肖枫的另外一个“点”就是实验室。“有时候一个指标来来回回地重复测试,重复获得相同的数据,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到两年,十分枯燥。”肖枫认为,做科研要沉得下心,持之以恒地去做,就像一颗倔强的种子,等待破土而出的时刻。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占到全国审定新品种的70%以上,筑牢了中国饭碗最坚实的底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引航员林宏品:“代驾”造价上亿货轮进出港
~~~90后博士后肖枫:扎根南繁育“一粒种”
~~~“林三代”韦富良:一家三代护“林”“猿”
~~~黎族大哥王政珠:组建歌舞队带火乡村游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特别关注
   第004版: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前奏
   第005版: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前奏
   第006版:牢记嘱托 奋楫争先
   第007版:牢记嘱托 奋楫争先
   第008版:向海而兴 行走海南
   第009版:南国智库·调查
   第010版:南国智库·观察
   第011版:城事播报
   第012版:自贸港人才周刊
   第013版:人才招聘
   第014版:国内·国际
   第015版:南国好彩
   第016版:习作
引航,为海南联系世界
育种,为端牢中国饭碗
守护,为了青山猿啼
拼搏,为了振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