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付费自习室,谁在“表演性学习”?

  一名备考年轻人的座位(图片均来自半月谈)

  两位备考年轻人正在自习室睡觉

  近年来,不少城市出现一种新的公共学习空间——付费自习室。半月谈记者近期在山西多地走访了解到,这种自习室的用户大多是专门准备“考公”“考编”“考研”的年轻人。

  付费自习室虽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成为一些人远离家的自由地、一个逃避压力的新场所,不少年轻人在这里“表演性学习”。

  付费自习室下沉到县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付费自习室用户规模达755万人,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千万人。

  半月谈记者走访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吕梁市近20家付费自习室发现,付费自习室正开始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在市县级城市增长趋势明显,用户大部分都是备考的青年人。

  记者看到,付费自习室大部分由居民楼的住房改造而成,每个用户有个占地不足1平方米的书桌隔间,配备台灯、插座、储物柜等设备,划分静音区与朗读区,以向用户“出租座位”的模式运营,一般有单人座位、双人座位和联排座位3种,可以按小时、天数、包月或包年付费。地理位置与学习条件较好的一些自习室甚至“一座难求”。

  太原市“拾光自习室”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们一共100多个座位,目前办理长期座位的用户就有几十名,现在每天到店人次已经远超座位数,有时候1个座位1天能换3个人。”“我们自习室暑假刚开业,县城里很多刚毕业或毕业一两年还没工作的孩子,在这里备考。”吕梁市方山县一个付费自习室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在太原市走访的6家自习室中,一个座位包月的价格均在500元左右,是不少待业青年一半的生活费。

  “在家学不进去,在图书馆不能出声背书,每天占座也很不方便,找个离家近的自习室最有利于学习。”2022年毕业,正“备战”考公的小曹说,“家里鼓励我在自习室全脱产备考。”

  2023年大专毕业的小赵先去北京当了一年羽毛球教练,今年7月辞职回家考公。“我是山西人,还是想留在老家发展。自习室的费用是用我工作攒下的钱付的,在这里能定下心来学习,花点钱能倒逼我学习。”小赵说。

  “我看他们在玩,自己也安心玩了”

  虽然付费自习室为备考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不少人在自习室认真学习并成功“上岸”,但对一些人而言,他们把这里当作逃避家人管控的“网吧”,更多是在“表演性学习”。

  有一些备考青年追求一种“人在书桌”的仪式感。“我的实际有效学习时间很少。早上8点半来自习室,先给水杯灌点水,把电脑、平板和手机用支架支起来,把喜欢的人偶摆在书桌上,坐下来玩一会儿,才开始学习;学个十来二十分钟,10点多了,打开手机挑选中午要吃的外卖,半个小时过去了,再学十来二十分钟,吃饭,休息,下午又这样循环往复。”小曹告诉记者。

  大同市的小达于2022年本科毕业,一直在付费自习室备战考研。“已经考了3次,每天两点一线,跟社会开始脱节,有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生活在一个真实世界。”小达说,他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也仅限于学习与找工作,而这些话题他已经生理性厌恶,自习室给他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环境。“这儿很多跟我一样的人,我看他们在玩,自己也安心玩了。”

  记者还发现,这些全职考试青年中不乏一些名牌大学生,因几次考试受挫而有了“能混几年是几年”的心态。某“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小李考研失败后在自习室全职备考,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我觉得我的人生好像从来没有轻松过,这段空窗期可能是难得的轻松时光。”小李向记者坦言,他现在已经进入了欺骗家长、欺骗自己的状态,“他们可能觉得我每天在自习室学习很辛苦,但我基本没怎么学习”。

  告别“表演性学习”的安慰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表演性学习”现象反映了当前一些待业青年存在的焦虑与迷茫,他们试图通过营造一种“我正在努力”的表象来减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副教授丁剑表示,“表演式学习”是典型的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部分人员并非真正投入学习,而是试图通过维持某种外在的仪式感或形象来缓解内在的焦虑感。”

  专家认为,尽管这种“表演性学习”在短期内可以提供暂时的心理安慰,但长此以往会对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丁剑等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青年人可每日反思和记录学习进度,真实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避免在无效的“表演式学习”中浪费时间。

  二是保持适度社交,增强情感支持。青年们应积极寻求与家人、朋友以及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交流,通过情感支持缓解备考压力,同时保持适度的社交,避免脱离现实。

  三是提升自我认知,重塑行动目标。待业青年们可设立可行的、阶段性的目标,不要给自己施加过高的压力,可沉下心来思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并付诸行动。山西白求恩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任燕提出,无论在哪里学习,都应规律作息,保持运动,学习情绪和压力管理。 

  (据新华社电 半月谈记者 王怡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城事播报
   第004版:城事播报
   第005版:关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第006版:城事播报
   第007版:城事播报
   第008版:威特杯 2024海南东方“村BA”篮球超级联赛
   第009版:问政海南
   第010版:社会新闻
   第011版:社会新闻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国内新闻
   第014版:国内新闻
   第015版:国际新闻
   第016版:习作
付费自习室,谁在“表演性学习”?
火星将与月亮同框
海南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关于按期完成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