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口秀英区荣山寮村“渔旅融合”实践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在大会中国角圆桌讨论会议上,荣山寮村向国际嘉宾展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季风气候渔村开展的气候风险评估和气候适应相关工作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荣山寮村通过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公益援助等形式的多方合作,依托海洋自然景观及独特的渔业文化优势,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线,探索出从单一渔业向“渔旅融合”多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
站在荣山寮村的亲海公路,左手边是集民宿、音乐餐吧酒吧、书屋等多种文旅业态的经营场所,其中不少是通过民居改造而来,尽可能保留了传统渔村的特色;右手边是洁净的沙滩与大海,听得涛声阵阵。
走进其中一家新建的民宿,此时已有旅客入住,店内装潢清新淡雅,还有厚实的玻璃落地窗,可以一览眼前的大海,楼下则有烧烤的场地供食客消费。这里还有摆渡车穿梭于游客中心与海边景点、消费场所之间。
“对于我们在此经营的商家而言,荣山寮的美好环境就是我们的饭碗,我们民宿经营时会积极按照要求做好垃圾的集中清理,共同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荣山寮呆呆民宿主理人李宗昊说。
在这次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中国角举办的“凝聚环保社会组织力量,以环境法治手段助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圆桌讨论会议上,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乔峰博士以荣山寮社区实践为例,现场向国际嘉宾介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在热带季风气候渔村开展的气候风险评估和气候适应相关工作。
“比如荣山寮挖掘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文化,我们不仅把这里发现的渔获种类、可以捕捞的规格等知识通过影像展、科普展等形式向渔民游客等进行普及,还招募村民志愿者,普及本地海洋生态知识。”乔峰说,他们还积极与荣山寮日落湾应急救援队合作,加强当地渔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应急救援服务。
乔峰说,荣山寮村民以往以单一的渔业为生,但随着气候变化,渔业的条件也随着变化,包括一些极端气候的出现会增加捕鱼的难度与危险,而荣山寮村作为靠近城市且保存完好的古渔村,具备发展文旅的条件,应急救援队的配备可增加当地应对各类气候的救援服务能力。
随着文旅开发,荣山寮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游玩目的地,例如2024年8月,举办以“潮起寮村·渔海同乐”为主题的荣山寮首届开渔季活动,开渔季溢出效应持续放大。
乔峰介绍,针对渔民使用传统泡沫浮箱捕鱼会导致泡沫颗粒污染海洋的问题,他们积极向村民推广了新的浮力塑桶。“新的塑料浮筒浮力大也耐用,以前的泡沫浮箱往往需要半年换一次,而且会有泡沫颗粒脱落。”荣山寮村渔民王录兴说,他已经配了多个新的浮筒,并积极支持这样的措施。
海口秀英区西秀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符方诚介绍,荣山寮将持续打造和美渔村、海洋休闲共生的渔旅融合新业态,推进环境保护和产业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新实践,让百年渔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景康 创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