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广州12月18日电(记者马晓澄)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我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
在17日于广州举行的“π-HuB计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多位院士专家等与会人士认为,《自然》杂志发布白皮书,标志着由我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这一计划在重大科学问题凝练和全球合作共识凝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主要科学目标和实施路径被国际主流科技界正式认可。
“π-HuB计划”为什么重要?
20年多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已成功绘制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因组“全景图”。“生”在基因组,“命”在蛋白质组。人体有37万亿个细胞,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才是决定生老病死的关键。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高级编辑弗洛里安·乌尔里希表示,要真正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科学家们需要研究人体内所有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统称为蛋白质组。但目前我们对蛋白质组的了解仍然有限。这是因为通过研究基因等,无法完全预测蛋白质组的内容,且过去的技术手段也不足以精确测量这些蛋白质。
“然而,得益于近期技术和计算工具的突破,科学家们现在能够以极高的精度研究蛋白质。‘π-HuB计划’将利用这些技术进展,创建涵盖人体内蛋白质的大规模、详细数据集,全面剖析人体发育、衰老以及疾病产生的内在机制。”乌尔里希说。
为何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
“π-HuB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介绍,中国科学家在蛋白质组研究方面有着长期的积累,通过“973计划”等重大科技专项,已经锻炼出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技术实力处在全球前沿。该国际计划的方案、科学目标和技术路线,都是中国人提出来的。
在乌尔里希看来,“π-HuB计划”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全球化的规模和合作模式。其在中国启动,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学、企业和政府专家,旨在共享知识与资源。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原主席、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教授罗伯特·莫里茨表示,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已加入这一全球合作。“π-HuB计划”拥有巨大的潜力,能够重新塑造蛋白质组学领域。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教授托尼·亨特表示,“π-HuB计划”将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团队将共同开展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
“此次发表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被《自然》这一顶级期刊所接纳,更在于它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宏伟的计划,旨在深化我们对生命分子本身的理解。探索生命分子如何运作带来的知识贡献,无疑将对生物学、医学,乃至整个生态学和生物技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院士、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教授吕迪·埃伯索尔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