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月6日讯(记者 王燕珍)近日,海口市西海岸九小与海南侨中(初中部)周边的道路完成了“微改造”,使得这个区域的道路交通明显改善,整体交通通行能力提升约22%,长期困扰周边学校师生与家长、小区居民的出行难题迎刃而解。
据此前交警调研时所拍的现场图片看到,此前放学接送高峰时,在海南侨中初中部的门前路段,家长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在学校门前集中接送,车辆乱停乱放。且侨中门前道路仅两车道,没有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长时间停留、非机动车路权不明、机非混行,极易引发交通拥堵与安全隐患。”海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评大队民警吴孝明介绍道。
对此,海口公安交警精心规划改造方案:重新布局道路断面,利用侧分带空间,将蓝城大道(北往南)单向两车道拓展为两条过境机动车道、一条即停即走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明确各类交通方式路权;在校园增设违停抓拍设备与引导标志牌,限时停车3分钟,提高车道周转率,防止车辆长时间停放致堵;协调相关部门,将校园西南侧绿化空地平整优化为非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解放门前人行道,并对场地出入口降坡及设置引导标识;将西海岸九小、侨中周边的蓝和一街、蓝和二街设为单行道,形成片区微循环;与两所学校密切对接,实行家校联动,上下学时段设置助学岗,引导车辆有序停放、通行。
如今,蓝城大道即停即走车道与非机动车通道畅通无阻,违停抓拍系统维护秩序;白云路南侧公园临时场地硬化后,成为可容纳约600辆非机动车的宽敞停放点;单循环、护学通道等设计,全方位提升出行体验,切实改善了校园周边的交通状况。
1天前
南国都市报、读者、居民、学生等2025个朋友
南国都市报记者:1月6日,记者在蓝城大道的海南侨中(初中部)门前路段看到,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没有停放一辆电动车或是自行车,在校门几十米远处立着“学生自行车停放点”的牌子,校门前两侧机动车道的地面上多处划设“非机动车接送通道”等字样,沿途也设了各种提醒标牌……
民警吴孝明回复南国都市报记者:历时一个多月改造,在去年十月左右起正常通行后,我们一系列举措成功破解校园周边交通难题,净化了九小、侨中周边道路交通环境,整治违停拥堵乱象,根据统计,整体交通通行能力提升约22%。
附近小区居民杨先生:这个路段的交通改善太明显了。以前蓝城大道侨中门前路段上下学高峰期出门简直寸步难行,机动车道、人行道上各种车辆和人员混成一团。改造后,出行环境大变样,路段宽敞又明亮,交通有序通畅,不仅方便了大家,更是城市文明与交通畅行的一张亮眼新名片!
海南侨中初中部初二学生卓兴成等学生:以前上下学,走到校门口这条路段都要左看右看各种车辆,现场车多人多很混乱,大家的自行车也停满了人行道,现在路段改造后,对于我们来说,大量自行车可以免费集中停放在一个地方,人行道也可以放心地走了,更方便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