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迪(化名)出生时仅455克,不足一斤,身长33cm,仅成人巴掌般大,全身酱红色、皮肤薄而光滑、血管细如发丝……在医护人员100天精心救治和护理下,海口这名“迷你宝宝”各项生命体征归于稳定,体重增至2.8公斤,于1月6日顺利出院回归家庭。
小迪的成功救治也刷新了海南省目前已知的成功救治最低体重早产儿的纪录。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康景
孕26周早产
超低体重仅455克
“看到孩子能够顺利成长增重,如今可以健康出院,真的很开心,特别感谢医护人员的努力。”在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里,小迪的妈妈难掩喜悦。
据小迪妈妈回忆,2024年9月18日,她因腹部被撞击后出现腹痛及少许阴道流血在医院进行保胎治疗,好转后回家休养。不料几天后,她再次出现不规律下腹疼痛,还伴有发烧、胎膜早破,随后来到医院就诊,考虑为先兆流产。2024年9月28日,她在孕26周时早产诞下小迪。
小迪娩出时哭声小、四肢软、肤色酱红色、呼吸窘迫,心率大于100次/分。断脐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即刻给予保暖、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T组合正压通气等抢救措施,待生命体征稍平稳,立刻启动绿色通道,送往新生儿科早产儿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救治。
病情极为危重
24小时专人监护连闯4关
据该院新生儿科主任林则彬介绍,小迪的病情极为危重,刚到新生儿科时的小迪非常“迷你”,如同一瓶矿泉水,全身皮肤像胶冻一样“吹弹欲破”,各个脏器均极度不成熟,呼吸窘迫,随时有生命危险,这样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在海南省内目前也是最轻的,救治经验较少。
“我们既往有抢救最低胎龄为25周,体重最轻早产儿470克的成功救治纪录。对于这个体重仅有455克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如何救治并有质量地活下来,是很大的挑战。”林则彬带领其医疗团队对小迪进行系统评估,精心制定各种详尽诊疗方案,并采取了精细化护理与综合治疗策略,帮助“迷你宝宝”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危险期。
林则彬说,早产儿救治过程中常常面临呼吸关、感染关、循环关、喂养关等关卡。对小迪来说,各关卡难度更大,攻克所需时间更长。在救治过程中,他们安排专人24小时对小迪进行监护,时刻关注小迪的病情变化,根据她的不同阶段的发育特点,制定周密而精细的呼吸、循环、神经和营养等综合管理方案。比如,对于极小的小迪来说,即使是市场上最小的鼻塞型号也显得过大,可能会损伤呼吸道,为此,护士巧妙地采用了最小型号的鼻塞配合口鼻罩进行无创呼吸支持,直至孩子的鼻子适应为止。
此外,对于小迪每天的奶量、静脉补液和营养素,医护人员都“斤斤计较”,并在细若发丝的静脉中置入中心静脉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看到小迪一点点地进步,我们都非常激动,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奇迹在眼前绽放。”小迪的管床医生符谷荣说道。在医护人员的综合救治与精细化护理下,小迪勇闯一个又一个关卡,终于转危为安。
出院回家
100天体重增至2.8公斤
经过100天的日夜守护和精心救治护理,小迪体重增长到2.8公斤,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已达出院的标准。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感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正是有了他们的专业守护,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让我们有了今天这份珍贵的礼物。”小迪妈妈感动地说。
据了解,该院已经成功救治40余名超低体重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