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进入小寒时节,但冬季的三亚,随处可见丰收的景象。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瓜果种植基地里,成熟的金色圣女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通过种植紫色释迦、芒果菠萝、金色圣女果等新品种,打造特色产业,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引擎,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0多万元,是2021年的10倍。”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说。
那受村的蝶变,是三亚市发展新产业、新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缩影。1月6日,记者从三亚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4年,三亚97个行政村(含10个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68个村,100万元以上42个村,博后村继续突破1000万元。
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利声富 文/图
以产业振兴 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在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集体经济蔬菜瓜果大棚基地草莓种植棚里,晶莹剔透的草莓,犹如瑰丽红宝石镶嵌在翠绿叶片中。肖春雷和村民穿梭期间,给草莓拔草、剪枝。“这是那受村这几年村集体经济增收新亮点之一。”肖春雷介绍。去年,那受村因地制宜,种植紫色释迦、羊角蜜等新品种,发展新产业,壮大村集体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新途径。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但如何找准适合各个村的产业却是个难题。“经过摸索,我们找到以产业带动就业、农旅融合、全链条发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临海的崖州区乾隆村,村民长期以捕鱼为生,由于近海渔业资源减少,传统渔业发展受到制约。
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2023年起,乾隆村通过“资金入股+保底分红”的合作模式,携手海南蓝粮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深海养殖产业,养殖金鲳鱼。
“崖州湾海域海水温度适宜、水质好,特别适合金鲳鱼生长。我们利用村集体资金与公司合作建设深海网箱养殖项目,每年可产出约700万尾金鲳鱼。”三亚崖州区乾隆村党总支部书记陈汉华介绍。2024年,通过“资金入股+保底分红”合作模式,为乾隆村集体带来96万元收益。同时,深海养殖,不仅壮大村集体经济,也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实现产业兴旺与村民增收双赢。
“2024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92万元,其中鳄鱼养殖产业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固定收益,形成鳄鱼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同时为其他村提供通过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三亚市海棠区洪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康熙介绍了洪李村通过发展鳄鱼养殖产业,让村民吃上了“鳄鱼饭”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及面广、项目繁多问题,三亚有关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盘查,查清各村集体收入、支出及可分配收益,为集体收益分配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促进集体收益合理分配。“厘清水蛟村1000多亩的土地‘三过’问题,使得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几十万元。”三亚市天涯区水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国效说。
乡村振兴中,如何将资源变资产,是不少村面临的难题。
在盘活村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水蛟村利用村委会大楼及场所的使用权和管理权,以及投入集体资金236万元与三亚市天涯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为集体带来了49万元的稳定收益。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还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闲置资源变为增收“活水”,实现集体、农户和第三方共赢增收,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水蛟村的实践表明,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和管理力度,三亚市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和“机器管三资”工作。统一搭建了“三亚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农村集体资产的数字化、信息化监管。截至2024年12月,三亚市101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监管资金达到9.22亿元,固定资产5.25亿元,资源总面积64.22万亩。
同时,在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时,三亚推进“三变”(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确保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权能和建设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及农村产权服务平台。
多元化发展 壮大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多元化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如同强劲的东风,为三亚乡村振兴扬帆起航提供了坚实的护航力量。
三亚市海棠区湾坡村采用“党建引领+龙头企业+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五位一体的立体发展模式,把湾坡鸭产业升级打造成为“文旅、农旅”融合的特色产业。并通过构建“村集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民的资产增值。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湾坡鸭被列为“一村一品”扶持产业项目,湾坡村积极整合资源,探索发展五位一体模式,以村集体入股投资、村民自愿出资形式,共吸引了50多户村民参与,大力发展湾坡鸭规模化、规范化养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得益于引入“一村一企”,打造“一村一品”的模式,三亚市崖城区崖城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比此前增加。崖城村引入有实力的企业帮扶,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将村民闲散的土地资源整合,以“一村一品”模式,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及冬季瓜菜,打造冬瓜、苦瓜、葫芦瓜等特色蔬菜品牌。“采取‘村集体+’的模式,让每个村都有一个特色产品,鼓励发展实体经济,借力优质企业拓宽村集体和农民的增收渠道。”崖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卫平说。
三亚市吉阳区六盘村通过盘活利用闲置房屋面积共7000多平方米,打造特色产业小镇,开展婚庆旅拍文化产业园项目,创办三亚独一无二的婚庆旅拍产业协会和大学生微电影协会,创造约3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打造沉浸式商业步行街,让村民自行寻找商机,村民通过筹资或合作等方式经营民宿、餐饮、小卖铺、房屋出租等,深挖村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2024年六盘村实现集体收益486万余元。
在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提质方面,三亚积极引进同纬度热带水果新品,大力发展“新奇特优”热带水果产业,持续扩大榴莲、燕窝果、榴莲蜜等新品种的种植面积。目前,三亚榴莲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燕窝果也成一张靓丽的名片。
“通过经济多元化发展,三亚开创村集体经济收入新局面,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