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海南春耕进行时~~~
海南公布2025年省级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清单~~~安全防护、生态环保、卫生健康以及护苗专项行动
~~~海南征集2025年第一批“揭榜挂帅”剧目
~~~为企业数据跨境业务全力赋能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春耕进行时

看!农田里的高科技

  全自动育秧生产线。(记者 郑光平 摄)

  ▲育秧工作井然有序。(记者 郑光平 摄)

  水肥一体化设施。(记者 郑光平 摄)

  南国都市报2月20日讯(记者 易帆 实习生 李英权)当下正是海南春耕时节,走进海南各地的水稻田里,高效的育秧工厂、水肥药一体化的育苗大棚、现代化农耕设备的应用,“科技范儿”十足。

  5个人一天完成500余亩田地的育秧是什么体验?在文昌市公坡香米的育秧大棚里,5个工人将底土、肥料和种子分别放入投料桶,机器自动完成播种、淋水、施肥等工序。不一会儿,在生产线的末端,就已摞好了一盘盘秧苗盘。

  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种工程师王立胜向记者介绍,全自动育秧生产线比起传统的半自动生产线效率提高了一倍,人工成本节省了一半。“这条生产线一小时能完成1200盘秧苗的播种,一天下来能满足500余亩地的播种需求。”王立胜说,播种好的秧盘经过码堆的方式催芽后,将转移至恒温湿的育秧大棚,25天左右这些苗便可以移栽至田里。

  走进育秧大棚内,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工人轻触开关,大棚内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就开始工作,细密的水雾均匀地喷洒而出,给秧苗带来生命滋养,“这样比传统漫灌的形式更省人工,同时在大棚内设定的恒温室环境下,秧苗品质也得到保障。”王立胜说。这种“工厂化育苗”模式,彻底颠覆了当地农户的传统春耕习惯,更高效的作业方式改变了生产方式,“土地更聪明了,人‘懒’了。”王立胜笑着说道。

  记者了解到,春耕农忙时,文昌市通过该企业的带动推广社会化服务,打造了3778平方米的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等农业生产设施,而育秧工厂仿若文昌稻田的“心脏”一般,向周边乡镇提供良苗、种管托管、水稻加工等服务。

  在公坡镇茂亭村一处水稻田内,播种机来回穿梭作业,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块水田的播种。该企业项目经理符哲说,今年企业与农户合作种植水稻6000余亩,目前已经播种近3000亩,计划于3月前完成播种。

  随着“海南好米”品牌建设打造,海南不断加大对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的培育力度,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农户可从机耕、机收、机种、飞防、烘干和粮食初加工等全程“托管”给农机社会化服务。

  据悉,今年海南全面推行农机券政策试点,以电子券形式对水稻机插秧等农机作业服务进行补贴,提高栽插质量。截至目前,农机券已发放超过一百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海南春耕进行时~~~
海南公布2025年省级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清单~~~安全防护、生态环保、卫生健康以及护苗专项行动
~~~海南征集2025年第一批“揭榜挂帅”剧目
~~~为企业数据跨境业务全力赋能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南国智库·市县观察
   第004版:城事播报
   第005版:南国智库·观察
   第006版:南国智库·观察
   第007版:城事播报
   第008版:社会新闻
   第009版:城事播报
   第010版:国内新闻
   第011版:国内新闻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国际新闻
   第014版:萌新闻
   第015版:萌新闻
   第016版:习作
看!农田里的高科技
这4类社会事项可进校园
最高补贴100万元
海南省数据跨境服务中心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