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山高学校四(3)班 叶浩然
小时候,爸爸告诉我,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我们是“龙的传人”,直到我来到了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沉睡了3700多年的绿松石龙形器。它由2000多块绿松石拼接而成,每块绿松石的长度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通过黏合剂固定在一个长条形的托座上。龙身长60多厘米,龙身中段有一个铜铃,龙首高昂仿佛要飞起来,白玉镶嵌的眼睛好似透过时间长河看向我。
在这一刻,我的心好像与这条龙融为了一体。我仿佛看见了工匠用手打磨着绿松石片,尽管手指上已经划出细小的伤口,却依然虔诚地把绿松石片排列成龙形,这是龙的勇敢;我仿佛看见了祭司用力摇动着铜铃,在祭坛上祈求风调雨顺,这是龙的智慧;我仿佛还看见了神舟八号飞船直冲云霄进入太空,这是龙的腾飞。
这时候,讲解员老师的声音把我拉回了现场。他说,绿松石龙形器于2002年才发掘出来,夏朝的工匠们需要经过10余道工序,才能将绿松石抛光出流畅的线条,再加上精细的工艺,才能让龙形器如此精美,这说明夏代的手工业已经非常先进。该绿松石龙形图案呈“头向西北,尾向东南”腾跃升天状,是中国古代“乘龙升天”观念的反映。2011年,这件绿松石龙形器的复制品曾随着神舟八号飞船进入太空,夏朝的先民将飞天的渴望铸进了绿松石片,而如今我们则用科技实现了这份对宇宙的向往。
离开博物馆的时候,我把手掌贴在展馆外墙的夯土上,默默感受着这条龙带给我的震撼。我忽然明白,“龙的传人”不仅仅是一个称号,它代表的是勇敢、智慧、吉祥和创新。中国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龙的传人”将为中国的崛起而努力奋斗!(指导老师:陈灵利)
小AI点评
文章以“好奇—震撼—感悟”为线索,通过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串联起文化认知的升华,使“龙的传人”主题从抽象概念落地为具象的认知体验。文中通过三个“仿佛看见”的排比句,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历史场景。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既展现了先民的智慧,又自然过渡到现代科技成就,完成时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