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美苑小学六(7)班 黄俊鹏
我的老家在保亭毛感乡,那里终年被绿浪包裹,三角梅在墙头织就火红的“瀑布”,门前的小溪叮叮咚咚地唱着歌,把云朵的影子揉碎成粼粼波光。最让我魂牵梦萦的,是家家户户灶台上那方朴素的柴火灶——四四方方的砖垒成“堡垒”,中间凹陷,上面架着铁锅,灶膛里跳跃的火苗,总在饭点时升起一缕缕青烟。
初夏,爷爷把砍柴、烧火的“艰巨”任务郑重交到我和弟弟铁蛋手上。我们挎着竹筐、握着弯刀,像出征的小战士般冲进橡胶林。弟弟弓着背在落叶堆里翻找,眼睛亮得像小星星,枯枝断木被他准确无误地投进竹筐,动作麻利得像只灵活的小松鼠。我望着枝梢间低垂的枯枝,心里燃起熊熊斗志,三两下爬上树干,“咔嚓!”枯枝断裂的脆响惊飞了林间的麻雀,紧接着是连绵的“啪嗒”声,木柴雨点般砸在落叶堆上,惊起几缕细小的尘烟。弟弟仰头望着灰头土脸的我,眼睛里满是崇拜,赞叹地说:“哥哥,你真厉害!”我拍拍身上的尘土,看着渐渐西斜的太阳,催促着弟弟:“到饭点啦,快捆好柴,回家烧火做饭喽!”
回到家,弟弟踮着脚洗锅,水花溅在脸上也浑然不觉;我蹲在灶膛前,学着爷爷的样子把橡胶泥仔细涂抹在干柴上。火柴擦燃的瞬间,浓烟像调皮的小妖怪直往我的眼睛里钻,熏得我眼泪汪汪。好不容易添进新柴,更汹涌的烟浪却扑面而来,呛得我剧烈咳嗽,踉跄着后退,后腰重重撞上矮凳。我跌跌撞撞逃到厨房门口,弟弟见到我的狼狈模样,被逗得直笑,清亮的笑声在小院里回荡。“傻孩子,要先把引火柴架空!”爷爷闻声而来,笑着接过我手里的柴,熟练地搭起井字形。火苗欢快地舔舐着木柴,噼啪声里,灶膛渐渐亮起温暖的橙红。我蹲回灶台前,学着爷爷的样子轻轻拨动柴火,看着跳跃的火苗把铁锅映得发亮,鼻尖渐渐飘来米饭的甜香、青菜的清香,还有腊肉在锅里滋滋冒油的香气。
暮色漫过村庄时,爷爷变魔术似的端出一桌子好菜。铁锅焖的腊肉泛着琥珀色的油光,清炒的空心菜都带着独特的柴火味,我和弟弟捧着大碗狼吞虎咽。窗外的炊烟与晚霞缠绵,把老家的黄昏晕染成一幅会呼吸的水墨画。(指导老师:黄恒宝)
小AI点评
文章围绕老家的柴火灶展开,讲述了“我”和弟弟砍柴、烧火的经历,充满生活气息。小作者运用了大量优美且形象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了画面感。细节描写十分出色,如“弟弟弓着背在落叶堆里翻找,眼睛亮得像小星星,枯枝断木被他准确无误地投进竹筐,动作麻利得像只灵活的小松鼠”,人物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