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7月1日讯(记者 苏桂除)“车是从二手车行开出来的,车贷也是车行办理的,现在发现里程数被篡改,导致车辆无法质保。”7月1日,琼海一名新能源车主陈女士反映,她通过一名中介在琼海铭越车汇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称“铭越二手车行”)购买了一辆比亚迪海鸥牌新能源汽车,因该车后摄像头出现故障送修后,发现该车的里程数被篡改过,为此,4S店不给质保。
陈女士说,2024年12月5日,她老公陈先生联系了一个认识多年并从事二手车生意的朋友李先生,表示想购买一辆二手新能源车。当天,李先生告诉陈先生,他手上没有适合车辆,但可以帮忙问一下。事后,李先生联系了铭越二手车行负责人庞先生。陈女士夫妇俩通过庞先生发来车辆图片中,看中一款登记时间为2023年6月的比亚迪海鸥牌新能源汽车,便约李先生一起来到车行。
“当时,这辆车的仪表上显示,里程数是两万多公里,事后才知道这个里程数是改过的。”陈先生说,当天下午付完订金后,妻子与李先生在车行内签订了购车协议,并由铭越二手车行办理了相关车贷业务。
购车半年后,一天,陈女士发现该车后摄像头出现故障,于是将车开至4S店维修。4S店对该车辆检测发现,该车辆里程数被篡改过,仪表显示30277KM,但后台数据显示里程数则为53995KM。
“里程数被篡改,4S店明确拒保。”陈先生无奈地说,此举意味着该车在未来的质保中,再无售后服务,只能自己出钱保养。为此,陈先生将车开回二手车行,并联系李前桂前往车行,认为二手车行隐瞒该车辆真实情况,属于欺诈行为,要求“退一赔三”。最终,三方闹得不欢而散。
琼海市富海路铭越二手车行负责人庞先生称,该车行只是代原车主卖车,车辆并非车行所有,车行只是代办理车辆相关贷款,收取1000元的手续费,“交易是他们双方的事,其他事宜与车行无关,相关部门也出面协调过了。”庞先生解释。
针对陈先生夫妇反映铭越二手车行售车的问题,琼海市商务局工作人员来到该车行了解情况后表示,经初步调查核实,由于本次购车合同系诉求人与自然人直接签订,未涉及二手车经营主体,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该事项不属于商务部门职责范畴,建议诉求人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陈先生夫妇及李先生对商务局处理的结果不服,多次向12345继续投诉后,琼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答复称,该问题琼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门市场监督管理所检查人员已联系诉求人核查处理,根据诉求人反映内容以及该单位职责范围,该问题双方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建议诉求人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消费者享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陈先生夫妇表示,卖家更改车辆里程数的行为侵犯了其知情权,没有如实提供商品真实信息,也构成了虚假宣传,更改车辆里程数也导致车辆价格不真实,同样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我们对于琼海商务、市场监管两个部门对该问题的处理不认可,将继续投诉以上两个部门行政不作为维护我们消费者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