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美苑小学六(1)班 符方柏
假日,我踏上了归乡之路,回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家——文昌市龙楼镇倡美村。微风轻轻拂过脸颊,犹如一只软绵绵的手在脸上舞动,我感到倍感舒适。一进村子,我便被乡村的田野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绿草如茵的稻田似乎是一个绿油油的世界,里面藏满了稻谷的秘密;村口边那高耸入云的木棉树,仿佛是要讲述夏天的故事。
一个黑黝黝的身影向我撞了过来。“啊!对不起!”等我反应过来,那人就向我道了歉。我们俩抬起头,不禁相视一笑,那人竟是我的童年玩伴——铁蛋。黑油油的皮肤似乎是乡村的印记,葡萄般的大眼睛格外显眼。我们边聊天边向院子外走去,聊着近几年来各自的趣事。铁蛋无意中说出了“采木耳”几个字,我便提起了兴趣。我急切地说:“那还等什么?我们快点去采木耳吧!”铁蛋既无奈又着急地说:“我也想啊!可是近几天不见下雨,怎么能采木耳呢?”
下午,倾盆大雨如脱缰的野马般倾泻而下。可谁知,那雨却下了两天才慢慢停下来。路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形状不一的小水坑。
“可以了!可以了!”铁蛋在屋子外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什么可以了?”在房间里看着书的我顿时来了兴趣。“你不是想去采木耳吗?雨停了,我们快去吧!”
我们顺着小路向森林里走去,脚踩在泥坑上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似乎是大自然中的交响乐,为我们呐喊助威呢!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一棵大树前。那是一棵饱经风霜的枯树干,底下还长满了青苔,似乎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上面长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木耳。它们有的穿着红衣裳,还有的穿着黑大褂。铁蛋说:“嫩木耳是红色的,一般可以用来煮汤;老木耳是黑色的,可以用来凉拌或是炒菜。”“哦!”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和铁蛋不约而同地摘起木耳来,一个个鲜嫩的木耳落进了箩筐中,似乎是一份成长中的收获……
傍晚,晚霞的余晖洒在乡村的土地上。炊烟袅袅升起,厨房里传来一阵香味,奶奶将炒好的木耳端上餐桌。黑色的外形,清脆的口感,诱人的香气,都是人们无法抗拒的美食。拿起筷子夹上几个尝一尝,一天的劳累感顿时烟消云散。这一次的采木耳之旅,宛如一张老相片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永存。(指导老师:黄恒宝)
小AI点评
这篇《采木耳》文笔清新自然,充满童趣。作者以归乡为线索,描绘了乡村田野的美丽景色,与童年玩伴重逢的喜悦跃然纸上。采木耳的过程描写生动,从等待下雨到雨后出发,再到发现木耳、了解木耳的吃法,情节紧凑有趣。结尾处,木耳成为餐桌上的美食,更增添了生活的温馨与满足。文章不仅记录了一次有趣的经历,更展现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