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光阴流转,硝烟散尽,然而凝固于方寸之间的历史影像,依然清晰如昨。即日起,本报推出“老照片背后的抗战故事”系列报道,通过一帧帧承载着时代印记的老照片,推开时光之门,讲述背后的抗战故事。这些历史照片将激励我们溯流而上,回望来路,坚定前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张尘封的抗日老照片引发关注。民间收藏家许腾飞近日向南国都市报记者透露,其几年前在国外购得的日本摄影集中,收录了一张1941年日军侵占海南时的照片:一名中国抗日战士被捕,日文标注其为“小队长郑二娂”。这张罕见的影像,成为探寻琼崖抗战无名英雄事迹的重要线索。□南国都市报记者 叶长文
一张照片
日军留下的罕见记录
许腾飞介绍,这本摄影集《日本的战历》是1967年由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的战争摄影档案,其中,这张照片记录了1941年日军“扫荡”海南时的场景。
7月25日,记者前往海南省史志馆核实相关信息,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一处副处长陈立超向记者介绍,该照片并非孤证,“我们从三本日本摄影集中整理出三张同系列照片,来自每日新闻社等机构,完整记录了1941年3月11日日军在儋县七里村扫荡时,从抓捕到审讯这位共产党方面抗日战士的全过程。”
“海南抗战的影像资料极少,除少量华侨拍摄的外,日军留下的这类记录尤为罕见。”陈立超强调,这组照片已被纳入即将出版的《海南抗战图集》,“我们筛选了2700多张照片,最终收录389张,这三张因记录完整、意义特殊被重点收录,图集预计今年8月出版。”
多方核实
名字存疑,指向琼崖抗日武装
围绕照片标注等细节,陈立超表示,日军材料记载这个人的名字叫“郑二娂”,可能是化名或者日军记载错误。他解释,这可能是两种情况:一是抗战时期游击队员常用化名,避免亲属受牵连;二是日军记录存在翻译或书写偏差,“我们查询了全省2万余名在册烈士信息,均未找到匹配记录。”
记者也向儋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黎开荣求证,七里村是当年抗日激战地,他也翻阅了相关资料,暂未找到“郑二娂”对应记录。
8月6日,记者从海口驱车一个半小时到儋州市中和镇七里村的“儋州抗日第一枪遗址”,从山坡上的石头留下密集的弹孔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战斗十分激烈。
七里村委会副主任梁石佑告诉记者,听老一辈的人说起,抗战时期七里村附近的五里村被日军围攻,曾有抗日志士不幸被捕,而且他的“身材比较高大,也很勇敢”。
跨越80年
寻找“郑二娂”的知情者
“《海南抗战图集》出版和寻找英雄是联动的。”陈立超表示,除了将照片纳入图集,呼吁知情者或家属提供信息,“琼崖抗战有8000多位有名有姓的烈士,但更多的是像‘郑二娂’一样的无名英雄。我们希望通过图集和媒体,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故事。”
在陈立超看来,日军镜头下战士临危不惧的姿态,正是琼崖抗战精神的缩影。“哪怕最终找不到确切身份,他的形象也已是无数抗日军民不屈精神的见证。”
《海南抗战图集》将翻开这一页尘封的历史,而跨越80年的寻找,或许终将牵出那段烽火岁月里,一个平凡人挺身而出的伟大故事。
他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父亲?双臂被扣牢的瞬间凝固了不屈。英雄身世成谜,呼唤知情者,让“郑二娂”的名字不再沉寂。
期待知情人提供线索,可以拨打热线电话966123,或者在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微信公众号、南国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