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海口湾两岸灯火次第绽放。
海口的夜晚,从不意味着沉寂:从街头巷尾夜“食”光到主题街区“潮”体验;从沉浸式灯光秀到年轻人“追着晚霞跑”;从景区上新“夜游+”产品到多元消费场景的迭代……而今,这片璀璨灯火下,椰城的“夜”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南国都市报记者 丁文文 文/图
追着晚霞跑
“这颜色,跟泼了颜料似的!”“上一秒还平平无奇,下一秒就漫天鎏金,每一秒都在变幻滤镜!”海口自在湾、云洞图书馆、天空之山、观海台、荣山寮等地“长”满了“追着晚霞跑”的年轻人。
“海口的落日晚霞太美了!我会把这里的美景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感受这份惬意与美好。”美国游客Mark驻足在海口自在湾,一边按下相机快门,一边点赞天边燃起的“焰火”。
从包内取出相机、镜头,架好机位,梁逸辰专心致志地在天空之山等待落日时分“追”晚霞,“天气不一样,每天能拍到的晚霞也不一样。”作为摄影爱好者,他已经“花式”解锁了海口拍晚霞的各个点位,“追晚霞的人明显变多了,也年轻化了。”
追一次漫天霞光,看一场浪漫落日。为接住这一“流量”,8月2日,2025年(第二十六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下称“欢乐节”)开幕当天,海口市气象局、海口市旅文局联合发布海口晚霞预报产品。至此,海口上空的晚霞便“有迹可循”:市民游客在“海口天气”微信公众号可查看近3天的晚霞预报。
海口的晚霞为何如此独特?海口市气象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海口午后雷阵雨较多,能提升散射强度,加上地处低纬度、全年日照时间长和空气质量优,所以海口出现晚霞的概率相对较高,观赏度也较高。
“3、2、1,看这里!”欢乐节期间,在海口自在湾“欢乐快报”落日主题摄影区,驻场专业摄影师每天免费为游客拍照,忙得不亦乐乎。
据统计,8月2日欢乐节开幕当晚,海口自在湾累计客流量达5.3万人,“夜”态含金量可见一斑。
欢乐“潮”体验
“越夜越烟火,越夜越迷人,越夜越活力。”连日来,“嗨游”欢乐节主会场海口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这场持续至8月31日的欢乐盛宴,是海口夜间经济的缩影。也印证了,在海口,夜经济不仅是白昼的延续,更是城市生命力的创新表达。
欢乐节期间,2025海口儿童戏剧嘉年华火热上演中,风光旖旎的海口湾化身梦幻舞台,为亲子家庭奉上一场兼具艺术质感与互动乐趣的暑期盛宴。“漂浮歌后”“十二时辰”系列剧目以及精品儿童剧轮番登场,吸引众多亲子家庭观赏。
而作为国内首个沉浸式东坡文化生活街区,海口东坡老码头不断加码夜经济复合业态,食、游、购、娱、演等多元体验于一体的夜游空间,这个8月东坡老码头的夜也愈加热闹起来:码头瓜友大会、儿童戏剧嘉年华、“欢乐Sea Walk”主题巡游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乘船夜游海口,也成为市民游客体验椰城滨海风情的首选。坐落在海口东坡老码头的海旅游船人气持续高涨,售票窗口前排起了长队,航次上座率高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海口交旅融合创新项目“蹦蹦巴士”自8月2日晚首发以来,吸引了线下超万人打卡体验。
换上心仪的服装漫步在石板路上,偶遇《南洋往事》系列实景演出,近距离与演员互动;坐在茶馆里品尝糕点,欣赏街头艺人的特色民俗表演,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今年暑期,海口观澜湖电影公社从“网红打卡”向“深度体验”转型升级,上新“夜游+”产品,通过换装体验、角色扮演、寻味美食、演艺活动的有机叠加,吸引游客近3万人次,打造海口夜经济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玩出新花样
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揭示了一个有趣现象:我国60%的消费行为发生在夜间,而旅游场景中,这一比例更飙升至白天的3倍。在海口,这份“夜色经济学”正被赋予更鲜活的注脚:以海口自在湾旅游消费街区为例,海口自在湾旅游消费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塑造“城市夜经济新地标”,以夜间“光影街区”“潮玩巴士”等主题夜经济场景,打造城市夜生活游乐园,打造24小时全时态都市文旅消费新场景。
记者留意到,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经济专项调研揭示了夜游者的“双面需求”:都市夜游者既渴望在潮流市集寻找新鲜感,又执着于老字号餐饮的文化记忆;乡村夜游者则更偏爱本地文化活动与民俗活动。这种需求的裂变,正推动海口夜经济从“物理空间”向“文化容器”转型。
在海口,夜经济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自由贸易港(区)专委会会长宋向清看来,海口发展夜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他认为,海口夜经济的核心在于“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海口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以文化赋能夜经济,打造三到五个具有海岛风情的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韦开蕾建议,海口要丰富夜间旅文体产品供给,引入夜间演艺、展会、体育等多元新“夜”态。同时,多开展吸引年轻人的高质量夜间活动,增强互动性,激发夜间消费热情。
海口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口将持续创新多元业态消费场景,打造“白+黑”不间断的文旅消费体验和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夜经济生态圈,变“流量”为“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