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8月14日讯(记者 任桐 实习生 叶晓天 通讯员 王晓娴 洪绵章)近日,记者来到屯昌县屯城镇的槟榔叶鞘加工厂,看到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叶鞘加工:有人负责分拣、清洗收购来的叶鞘;有人按照产品规格进行裁剪;还有人在操作机器将叶鞘压制成型。经过多道工序,这些原本被丢弃的叶鞘变成了精美的环保餐盒和艺术果盘。
据悉,这是屯昌建成投用的首家槟榔叶鞘加工厂——南棕环保降解餐具厂。该厂通过“收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让曾经无人问津的槟榔叶鞘实现华丽转身。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处理难题,还带动了当地就业,为农户创造了“捡来的收益”,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确保原料供应,每天清晨,南棕环保降解餐具厂的负责人王禄标便会驾驶着小型货车,前往屯昌周边及定安、澄迈、琼海等地,按照“长60厘米、宽20厘米以上”的标准,以每片0.5元的价格向农户收购槟榔叶鞘,既清理了田间废弃物,又给农户带来了一笔“额外收入”。
据悉,截至目前,加工厂已陆续收购30余万片槟榔叶鞘,日均加工量达3000件。这些产品经初步加工后,将被运往广东合作厂家完成包装与检测,最终销往欧美市场。
作为海南重点发展的“六棵树”产业之一,槟榔产业的多元价值正被不断挖掘。相较于成熟的槟榔生果及加工制品产业,叶鞘利用尚处起步阶段,但凭借可降解、易塑形、成本低等优势,市场潜力已逐渐显现。目前,海南部分市县已开始借鉴椰雕、沉香等产业模式,探索叶鞘在文创领域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