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下来、慢体验!”东北“60后”游客刘桦已是第二次来海南旅居,“这里气候温和,特别适合冬天来住一段时间。租住的社区,还有‘长者饭堂’等适老服务,舒适又舒心。”
随着北方多地气温骤降,不少银发一族像刘桦一样,提前开启秋冬旅居,踏上向南避寒、康养疗愈的旅途。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海口、三亚上榜“候鸟”避寒游热门目的地。
得益于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旅居海南“候鸟”游客规模不断扩大,催生出一轮独特的旅游消费热潮,“银发族”正以多样化需求重塑老年文旅市场格局。
□南国都市报记者 丁文文
现象:
银发“候鸟”南飞热
从打卡拍照到康养旅居,从跟团游到自驾行,越来越多“银发族”加入旅游大军,勾勒出海南银发旅游的“新图景”。
“风景优美,空气清新。”退休以后,江苏游客王玉芬和朋友组团在海口旅居,隔三岔五就约着一起到海口火山口公园爬山畅游,“旅行的体验感很重要,除了自然观光,我们喜欢沉浸式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了解人文历史。”
王玉芬的感受并非个例。“景区中老年游客量占比超50%。”海口火山口公园副总经理郭文旭透露。
为何能持续吸引银发游客?答案藏在海口火山口公园日常体验里:游览强度适中,核心路线平缓,1至2小时灵活游览时长适配中老年人体力;景观体验独特,作为中国唯一城市滨海火山,可近距离观赏火山口、熔岩隧道等遗迹,标识清晰;生态环境宜居,高植被覆盖率搭配丰富负氧离子,叠加海口23.8℃年均温,兼具休闲养生功能;科普文化性强,园内火山科普馆可直观讲解火山知识,避免游览枯燥……
“我们发现,行程舒缓、康养元素、服务精细的产品更受长者欢迎。”郭文旭表示,景区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细节,进一步提升中老年游客游览舒适度。
酒店方面的银发客流同样亮眼。“入秋后,银发族‘候鸟’游客明显多了起来。”10月以来,位于三亚市天涯区的三亚西藏大厦酒店,陆续迎来银发游客。
“其中,来自西藏、甘肃等地的银发康养群体占比达60%。”三亚西藏大厦酒店公关经理周瑜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银发游客数量增加了5%-10%。酒店特意提前调整了服务节奏以适配需求。温暖的阳光,充足的负氧离子,舒适的康养设施,每一项都精准戳中了银发群体的需求。”
数据更能印证市场热度。据海南省旅文厅统计,去年,海南接待“候鸟”游客157.8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且55岁以上银发群体占比高达93.2%。
今年进入冬春航季后,“候鸟”南飞时间早于往年,海口、三亚等热门航线预订热度超前。去哪儿旅行平台上,从“候鸟”游来看,三亚和海口依旧是最热门目的地。从机票预订情况来看,10月26日至12月31日,北京至三亚航线的预订量超过京广航线。
问题:
银发游“适老”问题待破题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50岁及以上银发人群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6%,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其中,61至65岁是增速最高的银发群体,同比增速达58%,成为银发旅游市场“主力军”。
随着“银发族”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以“度假、康养和医疗”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海南银发旅游市场发展迅猛,但“供需错位”“服务短板”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事实上,目前,海南在旅游线路和产品设计上,适老化改造不到位、适老化程度相对较低,与“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银发旅游需求不相匹配,银发旅游产品“供需错位”。
“部分旅行社或景区会以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顾虑为理由设置限游年龄。”安徽“候鸟”游客赵桂兰道出心声,希望能配齐相关适老化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一刀切”地砍掉老年游客出游机会。
赵桂兰的遭遇折射出海南银发旅游产品的“适老不足”。部分景区虽然解决了“可进入性”问题,但没有解决旅游产品的适老化问题,老年人能顺利进入景区却难以找到“可游玩性”的乐趣,削弱了“银发族”的旅游体验。
海南康养旅游协会会长高民分析,当前市场上的银发产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同质化严重,多数产品仍以“观光+住宿”为主,缺乏针对慢性病管理、康复理疗的专业康养服务;二是“适老”细节缺失,部分服务未能充分考虑银发游客的节奏特点,在行程安排、细节关怀方面有所欠缺;三是个性化不足,未能根据老年游客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设计定制化产品,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还有不少老年游客反映,让其头疼的线上预约和购票等“数字困境”,成为他们旅游途中的一道障碍。
“景区预约要扫码,每次都得麻烦工作人员。“黑龙江游客张建国说,部分景区线上购票流程复杂,老年人操作起来很吃力。
此外,部分区域基础设施衔接不畅,也影响出行体验。高民举例,“候鸟”游客跨市县流动时,常面临交通接驳不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制约了深度旅居体验。
未来:
如何“适老”又“悦老”?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到2028年,银发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万亿元。作为热门旅居目的地,海南如何满足银发群体对“诗和远方”的追寻?
“要从满足基本需求向提升体验品质转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建议,海南要进一步开发完善高品质旅行产品,为不同出行需求、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素质的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出行选择。
高民则提出“区域联动+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可依托‘候鸟’人群热力图,研判客源流向与需求偏好,推出区域联动的主题康养线路。”他建议,打造“琼东医疗康养环线”,整合博鳌乐城医疗资源与琼海、万宁的滨海温泉度假资源;打造 “中部雨林呼吸疗愈线”,串联五指山、保亭的热带雨林资源,实现客源互送与特色互补。
深化医养融合是关键突破点。一方面,扩大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专病专康”服务包覆盖面,将睡眠管理、慢病康复等成熟服务标准化,向海口、三亚等“候鸟”集聚区推广,让银发游客在旅居地就能享受专业医疗服务;另一方面,鼓励医疗机构与高端酒店、度假区合作,开发“疗程式旅居”产品,把健康管理融入日常旅居生活。
基建与服务保障也需同步升级。硬件上,加快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沿线康养驿站建设,完善适老化配套;研究开通“候鸟跨市县免费接驳巴士”或优惠专线,破解流动瓶颈;软件上,构建全省统一的银发旅游大数据平台,为产品设计、资源调配提供支撑。
“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引导旅游企业合理定价,杜绝低价团、强买强卖,建立高效舆情监控体系,为银发旅游营造良好氛围,将海南的‘候鸟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长久留量’。”高民说。
对于未来发展,海南省旅文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南将推进全业态适老化改造,建设分层次、多业态、全链条的银发旅游产业生态,从根本上解决“在售旅游产品不合适、需要旅游产品买不到”等供需错位问题。同时,丰富旅居式养老旅游产品,优化银发旅游市场环境,推出更多“旅游+”“+旅游”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吸引银发人群来海南深度康养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