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0月30日讯(记者 谭琦)日前,海南大学热带油茶团队在五指山热带雨林发现十倍体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其在表型上与海南油茶和越南油茶有较大差异。目前仅在五指山约2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内发现一个不足百株的极小种群,依据IUCN标准,该新种被评估为极危等级。
五指山油茶是该团队在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的过程中发现。“在形态上,五指山油茶为高达12-18米的乔木,海南油茶几百年的老树一般树高在4-5米左右,树形上有显著差异。”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赖杭桂介绍,果实形态上,五指山油茶果实偏小,果实横茎1.8-2厘米,每个果实内部一般1-2粒种子,海南油茶属于大果油茶,果实横茎4-8厘米,每个果实内部一般有几粒到十几粒种子不等。在生态位方面,五指山油茶生于海拔约718米的热带雨林高海拔环境,器官相对较小;而海南油茶则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区域,蒴果更大,产籽量更高。
此前,海南大学热带油茶团队在全岛开展油茶资源调研,确认了海南油茶资源主要为十倍体和八倍体,是近年来海南本岛新发现的特有油茶树种。其中,十倍体为海南原生油茶资源,为山茶属油茶组倍性最高的物种,除海南岛外,国内其他油茶分布区并未发现有十倍体油茶资源。
五指山油茶的发现,对海南的油茶产业有怎样的帮助?“五指山油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就是果皮很薄。”赖杭桂解释道,油茶的出籽率是影响油茶产油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海南油茶的果皮偏厚,而五指山油茶和海南油茶同为十倍体,可以相互正常杂交,杂交后代也能正常结实,可以利用五指山油茶改良海南油茶,在杂交后代中选择果皮薄,果实大,产量高等优良性状的植株作为油茶新品种进行推广。
“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开展野外调查,开展人工扩繁与迁地保护建立物种‘活体基因库’。”赖杭桂说,目前,海南大学热带油茶团队已启动并推进多个热带油茶的全基因组测序,同时结合热带油茶群体重测序及代谢组分析,拟对海南油茶的群体遗传学及代谢生物学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以揭示热带海南油茶的特殊营养成分及种群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