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海医一附院聚英才、提医质、惠患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医一附院聚英才、提医质、惠患者……

让群众就医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严飞(右一)与团队在给患者做手术(受访者供图)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海医一附院)通过不断完善“人才战略”,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东风,积极为各个重点科室引进各类人才,既有从业多年、经验丰富的专家,也有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技术后生”。在医院给予的政策、设备以及平台等方面的支持下,他们分别在科室内担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通过培育团队、规范治疗和优化服务模式,以及开展创新性手术等,壮大了科室力量,更好服务医院发展,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心外科主任严飞

  2年间让疑难危重心脏手术水平

  达省内领先

  刚做完手术,马上又打开电脑研究下一个病例的检查结果,探讨治疗方案。10月的中旬,海医一附院心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严飞和平常一样,很忙。2023年5月,严飞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到海南。在心脏外科工作20年,他主刀完成心脏手术4000余例,参加各类心脏手术累计9000余例,让许多患者重获“心生”。

  丰富的经验让严飞很快赢得了海医一附院的信任与“重用”,成为该院心外科的“领头人”。

  “选择来海南,是因为看好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前景,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更广的平台发挥所长。”严飞说,心外科医师成才慢,刚到海医一附院时,这里的心外科专职医师只有4名,且总体的手术量不算大。

  这两年来,他根据科室的建设需要陆续引进了4名外科研究生,在管理重症病人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年轻力量,包括术后重症监护、体外循环管理等,同时推进多学科协作,培养出一个足够成熟的心外科手术护理团队。

  2年多来,他带领团队在院内首次开展了A型主动脉夹层全功置换手术、升主动脉瘤带瓣血管置换手术、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带领团队在海南率先开展Y形主动脉根部扩大术,干式主动脉生物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冠脉搭桥手术。

  为了不断强化科室对疑难杂症的救治能力,严飞在医院的帮助下,邀请了北京权威专家黄方炯教授作为科室首席专家,不定期来海南进行疑难杂症病例手术的指导,同时加强心外科学术研究,这也让严飞带领的心外科团队在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疑难危重心脏手术方面达到海南领先、全国先进水平。

  ●胸外科主任赵宏光:

  带领科室团队“升级打怪”

  不断拓展杂难手术种类

  “食管手术怎么做?病人情况比较复杂。”“没事,我来带大家一起做,经验是积累起来,从无到有,从有到精。”2023年11月,刚来海医一附院胸外科的赵宏光就面临了科室难题,那时候,科室的专职医师们还难以独立开展食管手术。

  那时,赵宏光怀揣理想从工作了17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来到海医一附院,成为该院胸外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

  “我那时,就想带着一个团队干一番事业,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应聘。”赵宏光说,他首先针对薄弱环节下手,要求科室团队抓规范治疗与服务,对容易导致医疗隐患的点进行修正,抢抓医疗质量。为了让团队适应更加规范化的治疗与优化服务意识,他经常带队查房,通过一个个案例讲解来培养队伍的能力。特别是强化临床试验,遵循循证医学模式实现精准治疗,开展紧随趋势的临床思维和医疗决策培训,推动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

  更令赵宏光欣喜的是,他带领团队已能够进入国家级别的腔镜比赛,实现了“走出省”。经过2年的学科建设,该科室手术量提升了50%,肺段手术量明显增加,并且能够独立开展食管手术。此外,肺部感染性疾病、纵膈脓肿、脓胸等病例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升。

  ●泌尿外科主任王毓斌

  “引进来”和“走出去”

  培育团队力量打造科室口碑

  “我要去做手术了,病人准备好了。”中午时分,泌尿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王毓斌要前往手术室,根本顾不上休息。2024年11月,王毓斌被以人才引进的方式从山西省人民医院来到海医一附院工作。

  王毓斌已在泌尿外科工作21年。

  “我首先想的是,怎么把队伍凝聚力提上来,把每个人的专长发挥出来。”王毓斌说,他尤其鼓励和支持团队成员“走出去”,参加培训和增长技能如腹腔镜技术和前列腺癌微创手术等,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医疗设备。

  为让团队增加协作能力,王毓斌发动自身资源,邀请在北京的师兄前来海南授课,教授尿控技术、骶神经调控培训等。此外,他还安排团队的医师前往广州学习结石治疗术等等。

  在王毓斌看来,尽管刚来海医一附院一年时间,但科室的变化与进步是明显的。原来泌尿外科治疗的一些病例会面临较多并发症的困扰。如今,通过整个团队的培训,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成员越来越有信心,患者获得了良好的就医体验和口碑,更多的患者会愿意选择来这里就诊,如今海医一附院泌尿外科一年的手术量就超过1000台。

  “最近,我们引进了2位博士,这是医院给予我们科室人才团队的重要支持,我希望用几年的时间,把我们的科室建设为全省领先、全国能排得上号的品牌科室。”王毓斌说。

  ●神经外科医师石贵新

  使用新技术“小切口”

  提升患者手术成效

  “石医生,我们家人都知道,你救了孩子的命,我给你竖大拇指。”在神经外科的病房里,海医一附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肿瘤组组长石贵新查房时,一位患者的父亲忍不住称赞。

  这位父亲的21岁女儿因车祸脑部受伤,出现意识状态恶化,在该院收治后,石贵新经过仔细辨别,果断放弃传统的保守治疗,积极给女孩做了颅脑去骨瓣减压手术,女孩恢复良好。

  2024年8月,1987年出生的石贵新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海医一附院神经外科工作,担任主治医师和肿瘤组组长。2018年-2022年,参加完北京天坛医院首届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石贵新决定在这个领域多加积累经验并多实施创新性手术,帮助患者实现创伤小、恢复快的愿望。

  “神经内镜是我们治疗神经中枢系统肿瘤的相对较新的技术,利用解剖间隙实施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等特点。在海南,虽然拥有相关设备,但使用率不算太高。”石贵新说,以该技术配合显微镜的实施,很多时候避免了传统创伤较大的开颅手术,让患者能够更快出院。来到海医一附院的一年时间里,石贵新将该技术的使用率提升了30%,该技术让患者实现了术后3到5天即可出院,比传统开颅手术需要2周左右时间才能出院快了不少。

  一位14岁小姑娘小脑患有深部肿瘤,石贵新决定采用不用拆线美容缝合术来实施手术,很好照顾了女孩爱美之心。新技术的运用与规范化诊断治疗,也让部分患者无需出岛便实现了高效手术治疗。此外,在脊髓和脊柱肿瘤切除方面,石贵新使用神经内镜技术,只在骨头切出2-2.5公分的小洞口,即可切出内部肿瘤。至今,石贵新在海南已经实施了200多台颅脑肿瘤为主的各种手术。

  ●海医一附院

  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引才效果显著

  近年来,海医一附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以制度引才、悉心育才、服务留才,构建覆盖引进、培养、使用、保障各环节的人才工作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效。

  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引才方面,医院优化引才政策,提升人才薪酬,可给予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提供优厚年薪,加大安家费与科研启动经费支持力度。比如,普通博士安家费40万-50万,科研启动经费40万-50万,学科骨干安家费50万-100万,科研启动经费50万-100万,学科带头人安家费100万-200万,科研启动经费100万-200万,同时医院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招聘方面简化流程,缩短招聘周期,提升引才效率。

  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分层分类的全周期人才培养方案—“航行”人才培养计划,选派青年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学习,助力人才成长路径更加畅通。

  在服务保障方面,设立人才工作专班,由专人采取“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模式,精准解决人才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安心安业的良好环境。

  自2024年以来,该院已成功引进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30余名,其中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10余名,另有10余名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等高层次人才目前正在深入洽谈中,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为医院高质量注入新动能。(康景 何和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海医一附院聚英才、提医质、惠患者……~~~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经要闻
   第003版:封关之年看海南
   第004版:城事播报
   第005版:2025海南东方村BA篮球超级联赛
   第006版:南国+
   第007版:南国观察 琼中绿橙36载·探路记②
   第008版:南国聚焦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公益广告
   第012版:南国关注
   第013版:南国学堂萌新闻
   第014版:南国学堂萌新闻
   第015版:南国学堂习作
   第016版:生活通
让群众就医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