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先国律师事务所律师林丽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其中一大亮点便是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对于未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的网络游戏服务者,将面临严厉处罚。
南国都市报记者 苏靓
网络游戏服务者 未采取措施或面临严厉处罚
林丽华说,网络游戏服务者有呵护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上瘾、接受公众监督的义务,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网络游戏服务者未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的,由网信、新闻出版、电影、教育、电信、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其中,被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后,根据条例第七十五条,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相关许可,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同类网络产品和服务业务。
多措并举落实“青少年模式”执行
对此,林丽华建议,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安全与权益,可以借助国家的力量去加快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政府机构例如网信部门、工商部门等,出台具体规定,有效管理网络游戏运营商,督促运营商设置青少年模式;政策法规应当规定未设置青少年模式的法律责任;网络游戏运营商应加强法律意识,要求每一个用户提供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准确区分和辨别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限制上网时间,限制消费水平。
根据该条例的规定,政府机构如网信部门、工商部门等应当出台具体规定,有效管理网络游戏运营商,督促他们设置青少年模式,依法对不设置青少年模式的网络运营商进行处罚。此外,林丽华还表示,如果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恶劣后果,家长有权起诉网络平台。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是网络平台违反《青少年网络保护条例》相关规定的结果,必然涉及未设置青少年模式、防沉迷模式等违法行为,家长有权起诉网络平台,也可以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举报、建议或者投诉,让网络平台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林丽华说,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向网信、新闻出版、电影、教育等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收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与此同时,每一个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个人信息处理者、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应当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及时受理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