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证地球演化史

我国新增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

  乌海市海勃湾区博物馆收藏的植物化石(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在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日前发布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

  什么是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意味着什么?

  “地质遗产是忠实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对开展地理环境变迁、矿产资源勘查、生命起源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地质遗产地则是指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或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质遗迹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介绍。

  据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是经全球17个国际组织的700多名专家提名、全球地学领域顶级专家评选,并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最终认定,来自53个国家的10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

  “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的地质遗产地,要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价值,并已通过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体现。”张建平说,我国3个地质遗产地此次入选,表明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得到国际学术界一致认可,目前的保护状况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据介绍,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产资源,随着我国地质科学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地质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合作持续深化。至此,我国已有1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此次入选的3个地质遗产地记录了哪些地球演化信息?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是一片2.98亿年前被火山灰封存的远古森林,被称为“植物庞贝城”。在这里,植物残骸以异常完整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包括石松类、有节类、蕨类等七大类植物,许多化石还记录了昆虫与植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细节,被认为是“窥探晚古生代的地球生态窗口”。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世界最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目前已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已鉴定出26属29种,组成了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李氏蜀龙”“董氏大山铺龙”“太白华阳龙”“劳氏灵龙”等一大批“中国龙”在此发现,并走进国际研究者的视野。

  百里漓江,山水画廊。桂林喀斯特以漓江及其支流周边的塔状及锥状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同时发育有许多洞穴,展现了峰林和峰丛岩溶形态的共存和相互作用。奇特的峰林、峰丛,清澄的水流,嶙峋的崖壁,瑰丽的洞穴,既构造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也是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地质瑰宝。

  地质遗产地不仅有重大科研价值,还有巨大的科普价值和社会价值。以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为例,在遗址基础上建立的自贡恐龙博物馆,已在国内外举办了130余次“自贡恐龙大展”,观众累计超过3000万人次。(据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南国智库·观察
   第004版:自贸港名企有约
   第005版:城事播报
   第006版:闯出精彩
   第007版:城事播报
   第008版: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第010版:城事播报
   第011版:社会新闻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国际新闻
   第014版:南国好彩
   第015版:南国好彩
   第016版:习作
我国新增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
我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我国空军亮相埃及航展3个亮点你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