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口美兰区灵山镇大昌村委会溪头村,一场以古琴为媒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悄然展开。这里,悠扬的琴声与乡村的静谧风光交织,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通过农旅文融合发展,溪头村不仅焕发出新的生机,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古琴文化赋能 乡村焕发新颜
步入溪头村,仿佛走进了一幅水墨画卷。灰白色调的独栋小楼错落有致,墙面上绘着山水、荷花与古琴。溪头村以古琴文化为核心,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打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文化村落。
古琴馆是溪头村的灵魂所在。溪头村与古琴的渊源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村民曾以斫琴为乐,修身养性。如今溪头村与古琴艺术家王鹏、国鹏等达成合作,致力于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未来,村内将建设斫琴工坊、古琴交易中心、琴海公园等,进一步丰富古琴文化的内涵,让游客在这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古琴馆,兴隆咖啡馆也是溪头村的一大亮点。一座由村文化室改造而成的咖啡馆,既保留了乡村的质朴风格,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游客在这里可品尝到地道的兴隆咖啡,感受乡村的悠闲与宁静。
盘活闲置资源 村民增收致富
走进溪头村的琴音溪语民宿,宽敞的庭院、整洁的房间让人倍感舒适。每间客房都配备了一张古琴,游客可在这里体验弹奏古琴的乐趣。民宿前身是村民闲置的房屋,经过改造后,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租金收入。截至目前,项目已租赁9幢村民房屋,改造近30间民宿,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我们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创造就业岗位,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真正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红利。”海南溪头古琴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蓝介绍,目前,公司已吸纳11名村民就业。
村民莫丽妹就是其中之一,过去她在外打零工,每天骑电动车往返需要近一个小时,工资也不稳定。“现在我在民宿工作,步行两分钟就能到达工作岗位,既方便照顾家里,又有稳定收入。”黄丽妹笑着说。
据了解,项目通过“租金+工资+分红”的收益模式,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村民不仅可通过出租房屋获得租金,还能通过参与项目运营获得工资收入,未来还将享受村集体经济的分红。
业态渐趋多元 乡村发展再升级
“溪头古琴文化村项目将古琴文化融入乡村,打造‘古琴+N’的多业态融合模式。”陈海蓝介绍,项目引进了多个乡村旅游业态,包括咖啡馆、沙漠玫瑰园、露营基地、休闲垂钓、古琴教学、特色餐饮等。同时,接管了迈雅河湿地,为溪头古琴文化村带来了更多发展空间。
据统计,2024年,村内已成功接待了10场徒步、研学、团建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约10000人次。截至目前,溪头村已完成25幢村民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建设了500多米的观赏道路,极大改善了村庄的面貌。
“我们未来还计划建设古琴博物馆,开设体验课程,打造‘溪头古琴文化村’IP;开发‘古琴疗愈’‘湿地琴韵’等主题产品,与高校合作培养‘乡村艺术管家’。”陈海蓝表示,项目还将结合湿地生态资源,开发露营、院校研学、古琴教学等新场景,将古琴艺术转化为乡村生活场景,让文化真正“活”在村民的院子里、游客的体验中。” (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