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国都市报社联合屯昌县向阳小学举办2025年“童心向党”暑假亲子售报活动。40多名小朋友仅用一个多小时便将千余份《南国都市报》卖完。“对这群可爱的孩子来说,售报社会实践既辛苦又快乐!”该校陈老师说,周末亲子卖报是小小的活动,却有大大的收获。
南国都市报记者 吴岳文 文/图
街头“实战”:
挫折与成长交织
如何让这个快乐的暑假过得不一般?屯昌向阳小学的小朋友用“体验劳动,捐献爱心”作出回答。当天早上,40多名身穿校服的小朋友在父母的陪同下,陆续来到校园。他们佩戴好红领巾、备好零钱、挂着收款码,每人手中抱着一叠《南国都市报》。“今天你们不仅是小报童,更是爱心传递者。每卖出一份报纸,都是在为需要帮助的人积攒希望。”陈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拉着家长奔向街头,清脆的叫卖声打破了小城的宁静。
学生张慧媛走到一家理发店门口,面对人生的第一单“生意”,她有点退却了。鼻尖沁出的汗珠被姐姐轻轻拭去,姐姐鼓励她:“你大胆走进去向阿姨推销,不要怕被拒绝。”姐姐的话给了她勇气。这家店主很爽快买了份报纸,还夸了她几句。张慧媛有点羞涩,脸红了。开了个好头,她也有点信心了。
在屯城镇昌盛路农贸市场,学生刘裔之攥着报纸在菜摊前徘徊三次,终于鼓起勇气走向一位正在挑黄瓜的阿姨,礼貌地说:“阿姨,买份报纸吧,我们是向阳小学的学生……”话未说完,阿姨摆摆手说:“小朋友,我不识字。”刘裔之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爸爸悄悄递来一瓶水,安慰他说:“试试问一下其他人,总有人会有需要的。”
在马路边,刘裔之遇到一名环卫工。“阿姨,您擦擦汗,这报纸里也有防中暑的小知识!”他边掏出纸巾,边递上报纸介绍着。阿姨笑眯眯地说:“这孩子真懂事!”她高兴地买了报纸,翻看后惊讶地说:“报纸还刊登了学生的作文呢!我得拿回去给儿子看看。”刘裔之攥着卖报款,心情激动,这是他人生中第一笔“劳动所得”。
更具挑战性的是团队协作。学生小雨和同桌小阳组成“黄金搭档”,却在商讨销售策略时产生分歧。“我觉得应该去奶茶店,年轻人多!”“不对,老爸茶的叔叔阿姨更喜欢看报纸。”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直到一位路过的退休老伯过来解围,建议道:“你们分开试试看,多去公园等人多的地方。”最终,他们不仅卖完了所有报纸,还学会了“市场调研”的重要性。
爱心涟漪:
市民接力传递温暖
在屯城镇文东路的老爸茶店,五年级学生小涵的经历令人动容。她发现几位阿公边喝茶边看手机,便轻手轻脚地递上报纸说:“阿公,这报纸上有您最关心的养老金政策!”一位戴眼镜的阿公接过报纸,不仅付了报纸的钱,还额外塞给她5元,关心地说:“天气热,多给你5元买支冰激凌,别中暑了。”小涵的眼眶红了,连忙道谢:“谢谢阿公,这钱我要留着捐给乡镇的小朋友买书!”
这样的温情场景不断上演。在屯城昌盛路一家早餐店,屯昌某单位的李局长把张慧媛剩下的3份报纸全部买完。“小朋友,你不用找零了,当做给你的奖励。”李局长感慨地说,孩子们能在暑假出来锻炼,见见世面,难能可贵啊!
成长蜕变:
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
报纸全部卖完了,刘裔之满身大汗,但他特别开心。“我今天说了37次‘您好’,被拒绝了17次,但最后一位阿姨夸我像个小外交官!”学生小宇展示着被太阳晒红的左手臂,说:“妈妈每天上班要比我卖报辛苦十倍。”最令人惊喜的是张慧媛,这个曾经见到陌生人就躲的小姑娘,越来越敢于表达了。
家长们的朋友圈成了“夸夸群”。小宇的妈妈发的九宫格照片里,孩子蹲在地上帮顾客找零的背影格外醒目,配文写着:“今天他自己处理了3起找零问题,对数学应用题突然开窍了!”
小涵的爸爸在朋友圈感慨:“女儿回家后把存钱罐里的零花钱全倒出来,说要和卖报收入一起捐给家庭困难的小朋友。”
“亲子售报活动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向阳小学有关负责人说:“学生小阳学会了观察需求,小涵懂得了坚持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
今年屯昌已经举办多场亲子售报活动,在小城掀起了“劳动热”。不少家长自发组建了“家长志愿者联盟”,计划在暑期开展更多社会实践。屯昌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与陌生人沟通,更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塑造了健全人格。这种‘体验式教育’,正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而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成长为温暖而有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