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赏析:以长城象征革命目标,通过“好汉”与“行程”的对比,凸显红军长征的壮志豪情。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赏析:通过“莽莽”与“滔滔”的意象碰撞,展现长城与黄河共同构成的壮阔北国风光,赋予自然景观以历史厚重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赏析:借汉代名将李广的典故,以长城为防御象征,表达对边疆安宁的深切期盼,体现盛唐边塞诗的典型特征。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杨广《饮马长城窟行》
赏析:通过“万里”与“横漠”的宏大叙事,展现隋炀帝开疆拓土的雄心,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学意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赏析:虽未直接写长城,但以“城欲摧”的紧迫感与“金鳞开”的壮烈美,塑造出长城沿线战争的典型场景,展现边塞诗的浪漫主义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