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特杯”2025海南东方“村BA”篮球超级联赛即将启幕,这场扎根乡土的篮球赛事,不仅点燃了村民的运动热情,更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舞台。连续两届为赛事精心制作黄花梨冠军奖杯的,正是“90后”东方姑娘唐秋晨。她不仅用珍稀木材雕琢荣耀,更凭借文化守护者的匠心,将黎锦的独特魅力巧妙融入这场篮球盛会。
□南国都市报记者 鲁启兰
依托“村BA”赛事
黎锦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
“我是东方人,又是做本土文化的企业,能为家乡的体育事业尽一份力,是理所应当的事。”这份为家乡做实事的朴素心愿,是唐秋晨投身其中的初衷。正如她长期致力于收集、研究、推广黎锦,希望以更生动、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将这份古老的美“织”进现代生活。
这位汉族姑娘与黎锦的缘分,始于早年随父亲走访黎族村庄的经历。“第一眼看到黎族妇女身上的服饰,就被那绚丽的色彩和精巧的纹样深深吸引。”眼见传统服饰逐渐被现代服装取代,她深感惋惜。2018年,唐秋晨成立东方黎锦文化中心,开始系统收藏黎锦,至今已汇集了4000多件精品。之后,她又在海南东方高铁站旁创立了海南黎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默默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村BA”是唐秋晨找到的将黎锦“织”入现代生活的“最佳针法”之一。“‘村BA’的出现为黎锦等传统文化打造了一个极佳的传播平台。”她介绍,得益于赛事的火爆,配套的黎锦展销平台已累计接待超过8000人次。“最受欢迎的是黎锦纹样的配饰和黄花梨木文创。游客们特别喜欢这些既有东方韵味又便于携带的纪念品。”
比起销售额,更让她惊喜的是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线上线下都得到了许多关注,不少主流媒体、新媒体博主都主动报道了我们。”有省外旅行社抛来橄榄枝,希望将她创建的黎锦文化中心纳入旅游线路,还有电商平台主动寻求线上合作。“这些机遇,是传统渠道难以触及的。”她说。
受到赛事吸引,唐秋晨发现展销平台的观众结构正在悄悄改变。“以前主要是本地居民和中老年游客,现在吸引了许多20-35岁的年轻人。”她发现,这些年轻观众对黎锦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会主动询问个性化定制。
种种变化,让唐秋晨深刻体会到“村BA”作为文化传播平台的独特价值。“它巧妙融合了体育的活力与文化的底蕴。”她认为,观众在观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黎锦、花梨等本土文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比生硬地推广更有效果。
结合篮球元素
创新推出黎锦文创产品
如何更进一步地将黎锦“织”进去?“村BA”的观赛经历给唐秋晨带来了新的灵感。目睹赛场上的拼搏身影,她萌生了将黎锦与篮球深度结合的想法。“我们正在尝试把‘大力神纹’‘百鸟纹’这些经典纹样和篮球元素结合,做成黎锦围巾、运动背包等文创,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光彩。”
2025年海南东方“村BA”开幕在即,对于未来的合作,唐秋晨已有清晰规划。她希望这场“编织”更加紧密多彩。除了继续赞助奖杯,她还计划开发赛事联名产品,将赛事标识与黎锦元素创新融合。“通过这些方式,让‘体育+本土文化’的结合更加紧密。”在她手中,黎锦的经纬正一针一线地“织”入“村BA”的肌理,正如那座黄花梨奖杯,既是体育竞技的荣誉象征,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方人,唐秋晨亲眼见证并参与了“村BA”的成长。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张城市体育文化名片将更加熠熠生辉。“我们做的这一切,就是希望借助‘村BA’这个平台,让更多人走进东方、了解东方、喜爱东方,主动传扬传统文化。”这份坚持,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个东方人对家乡最深沉的告白。
据悉,2025年海南东方“村BA”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赛事组委会正面向社会各界火热招商。这片孕育着无限可能的乡土舞台,诚邀更多像唐秋晨这样的同行者携手,共同为东方这片热土谱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