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港口罢工之争折射美国产业升级之困

  10月1日,工人在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雷德胡克集装箱码头参加罢工。

  新华社记者 刘亚南 摄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徐超  闫洁  马湛)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工人大罢工日前暂时平息。劳资双方就工资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延长主合同至明年1月,其间继续展开谈判,港口自动化问题成为双方下一步博弈焦点。

  回顾美国港口罢工历史,自动化一直是劳资双方除薪资外最关切的议题之一。工会担心码头工人饭碗被机器取代,借由罢工等长期抵制港口自动化;资方担心劳资纠纷进一步推升运营成本,希望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更迫切地推动自动化。在双方纠缠不休及政治干预乏力背景下,美国港口错过技术创新浪潮,运营效率与其他国家差距逐步拉大,并在罢工等影响下不断给供应链乃至美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成本与生计之争

  美国港口劳资纠纷由来已久,主要聚焦两个方面——薪酬水平和港口自动化。在码头工人和工会看来,薪酬关乎赚多赚少,自动化可能意味着饭碗不保。因此,美国港口历史上的重大技术升级,大多会引发劳资矛盾升级。

  最典型的案例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货船装卸作业主要依靠码头工人,耗时长、风险大,与之对应的是人工成本高。由于过于依赖人工,港口运营效率受到工会制约,资方不得不迫于工会罢工压力而支付高额薪酬。直到集装箱出现后,装卸时间和人工需求大大减少,这一局面才出现转变。

  据记载,当第一艘船从纽瓦克启航前往休斯敦时,人工装载货船的成本接近每吨6美元,但在集装箱广泛使用后很快降至每吨16美分,其中大部分节省自人工费用。

  出于人工成本控制考虑,港口运营方力推技术升级和设备自动化,码头工人的数量也随着集装箱的普及而减少,成本与生计的矛盾在自动化这个问题上日益突出。在最近的美国港口劳资纠纷中,工会核心诉求之一就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自动化”,甚至还包括可能减少或取代人工作业的半自动化。

  10月初,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与资方达成初步协议,码头工人虽然实现涨薪62%,但工会方面关于禁止港口使用自动化设备的诉求未得到满足,将在下一轮谈判中继续讨论。

  变革与守成之困

  最近这次罢工,令美国港口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暴露在外界聚光灯下。美国《华尔街日报》用“糟糕”来形容美国港口的运营效率,“落后”是不少经济学家对美国港口的普遍评价。

  世界银行根据船舶在港口停留时间编制的2023年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显示,全球港口效率前50名中没有一个美国港口。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港是美国运行效率最高的港口,在全球仅排第53位。这一榜单中,全球运行效率排名第一的港口来自中国。

  不少专家认为,自动化有助于提高安全性、解决供应链问题,美国港口效率有充分的提升条件和空间,却面临巨大阻力。工会方面认为,技术进步可能威胁工人岗位。

  《华尔街日报》在一篇评论中说,港口工人不欢迎任何能够使船舶装卸速度更快、更安全、更高效的技术进步,例如更智能的起重机、闸门和只需更少工人操作的集装箱搬运卡车。

  事实上,自工业革命推进机器大生产以来,对技术取代工人的担忧一直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主任埃里克·布林约尔松表示,工业革命以来,阻止自动化的努力往往都失败了。

  劳资纠缠最终令双方都陷入困境:一方力推自动化却创新受阻,港口技术水平整体滞后;一方力保就业岗位而视技术为洪水猛兽,却挡不住技术升级的时代潮流。

  “小账”与“大账”之别

  技术进步与就业岗位真的是无解的矛盾吗?不少专家给出否定回答。他们认为,创新可以提升效率,同时做大蛋糕,弥补岗位损失并令相关方受益。在美国港口罢工事件中,相关方聚焦于自动化负面冲击的“小账”,却看不清技术进步的“大账”。

  “反对自动化非常短视。”布林约尔松说,美国港口自动化程度严重不足,应该大幅提高而不是降低,让码头工人、消费者和企业都受益,“自动化创造了价值,让蛋糕变得更大,带来双赢空间”。

  《华尔街日报》报道,工会通过组织罢工抵制其他国家正在采用的自动化设备,虽然旨在保护数万名码头工人的利益,但会损害美国经济和港口以外的数百万美国工人岗位。

  摩根大通此前分析认为,大规模罢工每天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损失高达50亿美元,约占美国日均国内生产总值的6%。此外,罢工带来的商品转运还会加剧其他港口拥堵,造成货物延误、供应链紧张和运费大幅上涨。

  除行业自身外,美国政府应对劳资纠纷以及罢工风险同样左右为难,真正关注的是“选票账”,而不是经济“大账”。

  劳工是美国民主党的关键选民群体。在美国大选日益临近的背景下,美国总统拜登虽有权力阻止工人罢工、避免更大经济损失,但始终慎于出手干预。《纽约时报》报道,拜登自诩历史上最支持工会的美国总统,两年前因援引法律阻止铁路工人罢工而激怒工会活动人士,因而在此次干预罢工问题上更趋保守。港口劳资双方初步协议若不能转化成长期合同,后续罢工风险仍将给美国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城事播报
   第004版:城事播报
   第005版:特别关注
   第006版:南国智库·财经观察
   第007版:南国智库·财经观察
   第008版:城事播报
   第009版:城事播报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城事播报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国内新闻
   第014版:国际新闻
   第015版:南国好彩
   第016版:习作
美国对以色列“提要求”
港口罢工之争折射美国产业升级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