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敬老院的魏赏元老人需要一根拐杖;阳江敬老院的吴秀金老人需要鞋子和袜子;王龄娣老人需要鸡蛋……这是王海燕随身小本子上的一页,小本子用了多半本了,这样的事着实记了不少,每一条后面都画了一个“小勾勾”,“小勾勾”表示已经完成,也如微笑的嘴角上扬,受助者以及施助者的喜悦之心。
王海燕是谁?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提起她的名字,人们大多会竖起大拇指。王海燕今年49岁,2015年7月,她创立琼中乐善义工社,成为社长,自此走上漫长“爱心公益路”。至今10年间,她带领数百人公益团队,定期开展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公益服务,累计服务群众约4万人次,服务时长8万小时。
善举暖人心。王海燕先后获评海南省社会组织先进个人,海南省慈善总会2021年度先进个人,“海南省助人为乐模范”,2024年9月,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5年,王海燕成功入选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拟表彰对象名单。
□南国都市报记者 任桐 通讯员 尹婉妮
一句“谢谢” 十年公益坚守
“我初次接触公益事业,源于2014年参加的一次义工活动。”王海燕回忆起10余年前的往事,依旧历历在目。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文昌,给当地的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昌市翁田镇受灾尤为严重,2000多间民房遭受不同程度毁坏,许多经济作物也遭受严重破坏。
在得知海南海口乐善义工社将到翁田镇开展救灾援助活动时,王海燕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她连换洗衣物都没来得及多带,揣着几百块钱就往灾区赶。抵达翁田镇后,王海燕没有片刻犹豫,立刻跟着义工们扛物资、搭帐篷、给受灾群众分发食品。烈日下,她的衣服被汗水浸透又晒干,手上磨出了水泡,却没喊过一句累。
她记得,有一位翁田镇的老奶奶拉着她的手哽咽着说:“姑娘,谢谢,要是没有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咋办。”
就是因为这句话,王海燕一下子湿了眼睛,彼时的疲惫仿佛成了一种坚定的动力,让她更加坚强。她说:“可能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意识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它就像一颗‘爱心种子’,悄悄在我心里扎了根。”
内心之诺 十年风雨无阻
这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了呢?“威马逊”台风同年8月的一天,王海燕偶然经过琼中营根镇敬老院,隔着大门她看到一位老人在走廊上步履蹒跚,颤颤巍巍地忙活着生火煮饭,弯腰驼背寻柴枝,哆哆嗦嗦划火柴,风扰火灭屡屡受挫,好不容易燃起,又被浓烟呛咳,熏得眼泪直打转……
“看到这一幕,我的眼角湿润了,于是决定要为这些孤寡老人做些什么。”经过1个月的准备,王海燕发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和爱心人士23人,在中秋节前夕为这些孤寡老人送去了月饼、水果,并为他们煮饭、打扫卫生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天,琼中营根镇敬老院里满是欢声笑语,王海燕看着老人们的笑脸,暗下决心:“以后每个重要节日,我都要来看他们。”
这一诺,无声,却有力。2015年7月,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特殊人群,经过多番努力,王海燕和几名社员在琼中创立了乐善义工社,每月坚持开展关心关爱孤寡老人、孤儿、贫困户等困难群体活动。十年间,春节送春联、端午包粽子、中秋送月饼,她从未缺席。
小本记大爱 打开孤独心门
王海燕的小本子,除了困难群众的需求,还记着敬老院每位老人的爱好,比如:张奶奶爱吃软一点儿的糕点,王爷爷喜欢听琼剧……点滴小事,藏着浓浓的爱。
而在这些老人里,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吴阿婆,成了王海燕最牵挂的人之一。 90多岁的吴阿婆因早年经历坎坷,常常沉默寡言,后来更是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护工送饭菜只能放在门口,谁敲门都不肯开,连亲人来看望也不见。即使这样,王海燕也没放弃,她知道吴阿婆心里藏着柔软,只是需要有人慢慢温暖。每次来敬老院,她都会特意绕到吴阿婆的房门口,轻声喊一句:“吴阿婆,我是海燕,今天给您带了一些水果。”
一开始,房里毫无动静,王海燕就坚持喊,偶尔还会跟吴阿婆说几句家常,比如“今天天气好,院里的三角梅开得可艳了”“中午炖了您喜欢的汤,我给您留了一碗”……
日子久了,那扇“叫不开的门”终于打开了。每当王海燕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吴阿婆就会慢慢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一丝光亮,嘴里还会反复念叨着:“海燕……海燕来了……”
除了关爱老人,困境儿童也是王海燕心中的牵挂。她带领义工们定期去看望困境儿童,给他们带书本、文具,陪他们做游戏、讲故事。有个叫小宇(化名)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性格很内向。王海燕每次去都会特意陪小宇聊天,还教他画画。慢慢地,小宇变得开朗起来,每次见到王海燕都会跑过去抱住她,亲切地叫着“海燕阿姨!”
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才能温暖封闭的心。在敬老院老人们的眼里,她是随叫随到的“好女儿”;在困境儿童的心里,她是温柔可亲的“海燕阿姨”……而这,还远没有结束,她的公益脚步要走得更远。
授技扶老 做就业路上“领路人”
在长期的公益服务中,王海燕发现,孤寡老人不仅需要物资帮扶,更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而很多农村妇女、下岗职工常年在家,很难找到工作。“要是能让大家掌握技能,既能照顾老人,又能实现就业,岂不是一举两得?”这个想法在她心里渐渐清晰。
2021年8月,在琼中乐善义工社的基础上,王海燕成立了海南崇尚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积极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培训。
公司成立至今累计提供免费培训服务3万人次,仅2024年就助推就业300余人。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拓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创业空间,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增收。
2024年4月,为了支持黎族医药传承,挖掘黎族医药文化,王海燕成立了琼中营根黎药骨伤疗法传习所。每月组织10个乡镇的草药师开展一次培训,不定期组织学员们上山去现场识别黎药,助力黎族医药薪火传承。
从台风救灾的“义工小白”,到敬老院的“好女儿”,再到就业路上的“领路人”,王海燕用十年时光,把“爱心”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她说:“公益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进来,一起把温暖传递得更远。”
(本版图片均由琼中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