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4月15日讯(记者 姚皓)第五届消博会进行时,擎朗智能市场部总监陈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公司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对行业发展的思考。她表示,擎朗智能已从最初的餐饮场景拓展至酒店、医院、工厂、机场、写字楼、公寓等多领域,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未来将持续推动服务机器人向“多场景全品类”方向发展。
“擎朗智能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机器人的移动能力。”陈芊介绍,经过十余年研发,该公司在灵活避障、路线规划、动态识别等方面已形成成熟解决方案。“机器人本质上解决的是‘移动’和‘操作’问题。我们首先确保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移动的稳定性,再逐步探索操作层面的智能化。”她举例称,新一代配送机器人已实现“自取餐功能”,通过多模态交互引导用户自主取餐,减少人工干预。
此外,擎朗智能近期发布了首款人形机器人,标志着其向通用机器人领域迈出重要一步。陈芊坦言,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仍面临挑战:“现阶段行业普遍‘小脑发达’(运动控制成熟),但‘大脑’(智能决策)依赖海量真实场景数据积累,而实验室数据远远不足。”
针对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热潮,陈芊认为,技术突破与市场泡沫并存。“2014年服务机器人行业也曾经历‘百家争鸣’,但最终存活者寥寥。人形机器人同样需要跨越波峰波谷。”她指出,“数据短缺是行业最大瓶颈,没有真实场景数据,机器人无法真正‘成长’。”
对于机器人是否替代人类岗位的争议,陈芊回应称,擎朗的定位是“替代低价值劳动,释放人力从事创造性工作”。“例如在海外人力成本高的市场,机器人能有效解决招工难问题;在服务业中,它们承担配送、清洁等重复性工作,让人力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
谈及未来,陈芊透露,擎朗将持续拓展海外高端市场,并加强与客户合作构建数据闭环。“只有扎根真实场景,才能推动机器人从‘工具’进化为‘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