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0月21日讯(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刘晓惠 实习生劳兰婷)近日,省旅文厅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13人入选,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9个类别。这是海南史上传承人数量最多、覆盖类型最完整的一次省级非遗传承人认定。至此,全省省级非遗传承人总数达262人。
此次入选的传承人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其中,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类项目传承人占比较高,分别有20人、62人。此次新认定的传承人群覆盖汉族、黎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分布于海南14个市县及4家省级单位。
省旅文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是海南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关键成果,进一步充实了非遗的活态传承力量。
“2023年已完成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认定,今年又新增11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逐步构建起项目储备、人才培养的阶梯式发展格局。”该负责人强调,此次传承人队伍的壮大与结构优化,不仅为后续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推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筑牢基础,也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海南非遗保护近年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于2024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据显示,目前海南共有3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00多名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0后”新生代占比逐年攀升。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研修研培、数字化记录、文旅融合等方式继续激活传承活力。”省旅文厅负责人表示,自贸港封关在即,海南将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历史文脉,让琼岛非遗瑰宝成为自贸港对外展示本土文化的核心载体、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鲜活资源。